理想式退休有多远?别让它们“杀死”退休生活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

理想式退休有多远?别让它们“杀死”退休生活

2013年06月13日 08:04   来源:理财周刊   



    持续储蓄与投资:轻松迎接退休

    齐先生和太太的收入都挺不错,已届不惑之年的他们月收入相加有近3万元,还有不菲的年终奖,可两人却没有为养老做过准备。

    “还贷6000元,基本开销4000元,休闲娱乐和购物5000元,孝敬父母2000元,孩子英语和钢琴等课程每月2500元,要花钱的地方可多呢。”齐太太粗略算着每月的花费。虽然除了房子和车子这些大件,夫妻俩还有几十万元的结余,可在他们看来,这些钱可不是为自己准备的。齐太太坦言:“现在这些积蓄,一是要备着给父母将来看病用的,二是给孩子预备留学学费用的。我们养老的事情还没顾得上多想呢。”

    连先生和太太两人加起来月入不到2万元,女儿出生后,连太太就开始用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方式开始为女儿储备教育金。过了而立之年后,连太太就开始为自己购买了商业年金保险,为先生做了一份基金智能定投计划,作为两人养老的备用金之一。

    “夹心族”也该“挤”出养老储备金

    齐先生和太太可算是典型的“夹心族”,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不得不为父母、子女考虑在前。工作多年攒下的存款除了要为父母建立“医疗储备账户”,还要给孩子搭建“教育储备基金”,压力真是不小。而就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他们自己的养老金就这么不见了踪影。

    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很糟糕。当齐先生夫妇二人退休时,由于他们的积蓄不断被父母、子女所用,以致没有充足的养老积蓄,生活品质很可能无法保障。而且,正是因为养老金的累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这笔钱的需求与这个累积的时间都是“刚性”的,所以当然是早准备比晚准备好,晚准备比不准备好了。

    考虑到“夹心族”各项开支较大,我们建议可以从小钱开始,一点点强制储蓄,再配合适当的投资工具,靠长期投资把小钱变大钱。

    夹心族家庭首先可以考虑“节流法”,以减少家庭每月的开支。比如通过记账的方式,先掌握每月的固定开销有多少,再慢慢从中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自然就把钱存下来了。

    又比如当前物价上涨的时候,购物还要学着挑时间、挑商场。同样一个品牌的冬季新品,在这个商场可能只打8折,换一个商场没准能打6折。下馆子吃饭也要算计一下,可以在网上下载优惠券的千万别错过,或者你还可以试试时下超级火热的团购,只要提前预约一下,同样一餐饭的价格可能是平时的一半,甚至是3折、2折呢!

    当每月固定支出都能够控制住以后,便可以进一步采用“账户管理法”,也就是依照不同的花费类别分别由不同的银行账户支付。每月薪水拿到后,可以先依照规划的预定金额分别转到各账户,如生活基本开支账户、教育账户、娱乐性消费账户等,再由这些账户直接扣款支付各类生活所需。量入为出、先进后出的办法,每月余钱将不再是难以预估的,随后也较能进行计划性投资。

    另外,在较大金额的花费预计方面,也要学会“按比重分配”。我们发现,很多家庭都将孩子的教育费、父母的赡养费特别是医疗费用混在一起随便使用,没有区分账户对待,更没有统一的筹划,家庭账务状况比较混乱。我们建议这样的家庭先预估一下资金的使用时间、使用总额,再寻找相应的积蓄方法。

    孝养父母、清偿房贷、子女高等教育金以及自己的退休金准备,这四大花费最好能同时进行,因为这些都是非常“刚性”的需求。不要因为计较准备顺序,结果就耽误了其中某一项费用的准备。唯一能调整的就是资金分配的比重,以确保专款专用。

    未雨绸缪及早筹划养老

    当然,舒适、富足养老的关键,还在于通过制订明确的理财目标,进行积极的理财行为,达到一定的理财效果。

    通常,理财绩效有三个因素:本金、时间、投资回报率。在相同的本金和投资回报率的基础上,时间越长,收益也相应会越大。所以对现在的年轻人和中年人来说,也应提早做好养老规划,未雨绸缪。

    本金和时间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来了解其中的奥妙。比如,有这样两位投资者,“早”先生和“迟”先生。“早”先生从25岁开始每年向个人退休账户存2000元,直到35岁停止不再存钱,任由复利效应施展魔术。而“迟”先生则从35岁开始投资,同样是每年2000元,虽然晚了10年时间但他坚持存钱直到60岁。这样一来,“早”先生一共投入的本金为2万元,而“迟”先生为了“赶”上早先生的步伐,不惜投入了5.2万元。

    我们假设两人都一直有9%的年收益率,当“早”先生60岁退休时,账户积累了311306元,而“迟”先生虽然一路奋力追赶,账户却只积累了203446元。两人各自减去缴纳总金额后我们发现,他们的净收益相去甚远,“早”先生增值了291306元,而“迟”先生只增值151446元,相差近一倍。

    由此,我们了解到,退休储备投入多不如投入早,及早准备才能未雨绸缪。

    树立资产配置观念

    除了考虑各种养老资金筹措途径的优缺点,大家还要树立起一个资产配置的观念,按需、按阶段进行优化配比。

    所谓资产配置的观念,就是俗称的“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主要就是提醒大家要对各类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综合考量,做个比较全面的安排和配比,不要因为特别偏好某一类投资工具,而增加未来养老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比如,过分注重房产投资养老,家庭中缺少流动资产(储蓄、基金等金融资产)的配置,那么万一在养老过程中发生一大笔紧急用度(如突发意外或疾病),手中缺乏可动用的流动资金,生活就会陷入困境。又比如,青壮年期间特别偏好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大部分资产全部配置在股票、基金等方面,从未安排过家庭保障,由于这些工具价值波动变化过快,亏损的概率也较大,那么到了临近退休之际,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养老金储备计划已经无法顺利实现,此时就会感叹如果有一部分稳定的保险养老金来源,自己的养老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总之,储备养老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理财任务,必须从小处做起,无论是储蓄、基金、债权还是保险等,如果每个月能“挤”出六分之一用于储备养老金之用,并且长期坚持,就应该能制胜于未来了。

    一句话秘密:每个月最好留出收入的六分之一用于长期退休筹划。

    你需要为退休做一份特别的储蓄与投资计划么?

    答案是肯定的。留出六分之一(16.6%)的收入,把它放在一个多样化的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中,并持续30年一以贯之,可以令你的退休财务状况比较良好。

    如果你从更晚的年龄开始为退休做储蓄,那么如此缓慢的启动必须加大投入的比例。比如,如果你从45岁才开始退休储备,那么最好要留出20%的收入来做退休投资组合。 

    

(责任编辑:魏京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