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后市不必悲观
银监会8号文件的推出,短期利空于银行股,更对经济复苏增添变数,市场也是这么解读的。但从大多数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无论出什么政策,最后受苦的都是A股,再往细了说,就是股民和基民。但实际上,对于银行股的后市不必悲观。
银监会8号文件的出台引发银行股全面下跌,兴业银行更是罕见地放量跌停。此次银监会对资金池的整治力度可见一斑,虽然市场解读新规对银行基本面影响有限,长期还有利于银行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地发展,但是新规对经济复苏增添变数,尤其对近期银行股影响更为负面,而银行股这些超级“大象”一旦做“深蹲”,A股不免就要被拉下来一截。
受苦的似乎总是A股
虽然市场对监管层规范银行理财产品早有准备,但银监会3月28日公布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8号文件)还是对尚在生死线(60日线)附近挣扎的A股当头一棒。公布文件的当天收盘,银行股全面暴跌,兴业银行更是出现了罕见的巨量跌停,中信银行、平安银行跌幅都在9%以上,银行股的市值一天蒸发超过2700亿元。与8号文件相关的如证券、信托板块均放量下跌。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天沪指更是暴跌2.82%,沪市成交量再次突破1000亿元。
就当天媒体对市场的解读来看,8号文件被市场理解为有利空的内容大概有以下几点:
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超出上限部分的理财产品的资产规模需要被压缩。这意味着中资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可能也要因此放缓。
“如果不按通知的要求管理非标债权投资,银行不能继续做新的业务;整改不到位的存量投资也要占用银行的资本。” 这意味着银信合作、银证合作都将受到牵连,规模达到数万亿元并且仍在急速膨胀的银行理财资金,将被套上“紧箍咒”。
根据银监会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实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的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并且要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等。这将不利于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出于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与坏账的担忧,市场的悲观情绪更是放大了这种影响。
事实上,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中国经济可能因此放缓”这一解读了。但在8号文件公布之前,市场已经对经济复苏的放缓有所反应。2月份之后,周期类板块如钢铁、水泥等板块已经率先调整,而此次银监会的一纸号令再次打击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
针对政策引发的经济复苏担忧,其负面传导的机制到底如何?国泰君安分析师邱冠华分析,未来3~5个月非标准化债权产品发行将显著放缓,从而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承兑汇票增量放缓,引发社会融资总量增长放缓、实体经济流动性趋紧,最终改变市场对经济确定性复苏的预期。静态估算影响社会融资规模1.9万亿元,约占全年社会融资总量11%。
对银行属于长期利好,短期利空
可以看到监管文件重点突出了两点监管要求:不达要求的需计提资本和对理财业务单独建账进行充分信息披露,主要体现出监管部门加紧对银行业务规范化和透明化管理。
华泰证券分析师许国玉认为:“这样的规范运作,可以理解为,使得理财产品的运作类似基金一样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对理财产品的监管也类似对基金监管那样,更加规范和严格,有利于长期风险的释放。”
实际上,许国玉在调研时了解到,目前上市银行基本都已经有效实行理财产品分账户运作,理财产品已能够对应到具体资产,并实现封闭运作。理财产品“发短投长”的盈利模式较为普通,可以通过发行短期限的理财产品来配置一个偏长期限的资产。
此外,根据监管机构要求,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邱冠华认为,35%红线,实际上也有应对之策,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标准化债权”产品发售规模,做大分母;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让渡小部分利润的方式交由信托、资管等第三方机构代持部分“非标准化债权”产品,减小分子。
总体来看,8号文件对银行业整体的业绩影响是基于理财产品的业务收入增长放缓或减少,实际上理财业务占整体银行收入的比例很小,而且只是部分收入受到影响,因此对银行的直接盈利影响不大。根据招商证券测算,8号文件对上市银行整体利润的负面影响不超过3%。新规对银行基本面的影响短期内并不大,而长期却有利于银行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银行股后市不必悲观,首选兴业、民生和平安
在3月28日的恐慌性杀跌后,市场对银行股的悲观情绪开始蔓延,担忧纷至沓来。此前,邱冠华分析,银行股将间接受到波及,本轮银行股上涨的逻辑遭到破坏,短期股价将承压。
随着银行股的杀跌,券商分析师的电话也几近被打爆。邱冠华坦言:“周末休息期间,接到近100个客户咨询来电,数量亦创下本人从业来的新高!”可见银行股在市场的地位和关注程度。
邱冠华认为此轮银行股的恐慌性杀跌,并不是政策利空的真实程度的反映,更多是交易层面,银行股获利盘较多加上流动最好,自然成为降低仓位的首选。
经历一波恐慌性杀跌后,邱冠华更是力挺银行股,他认为:“今年的经济状况不会比去年再差,但只有弱复苏。在新政府接班后,反腐倡廉调控房价。在此背景下,白酒不能喝了,医药又偏贵了,剩下的市值又太小,在没有最优、只有次优的情况下,估值偏低,增长确定的银行股成为必选。”
“银行股跌到现在,我已经不再那么悲观了,再恐慌性杀跌已经很不明智。目前,银行股又重新回到了1.02倍的PB,A股板块第二低,5.81倍的PE,全球银行股最低。即使看空后市,银行顶多上演一米跳板,缺乏基本面的高估值小股票将是十米跳台。再逢恐慌性杀跌就是战略性建仓的好机会,买入依然首选兴业、民生和平安。”邱冠华在报告中写道。
从券商的观点来看,新规对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的影响还需要用时间来观察。海通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戴志锋表示,“经济复苏预期加流动性放松”是银行股的最优环境组合,但经济和流动性至少一个会变,行业才有配置价值。新规需要用时间换空间,短期不建议搏反弹。只要经济没有大问题,无疑是具有配置价值的,守住PB为1倍的估值底,全年有望带来10%以上的稳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