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6月20日,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相继出现罕见的流动性紧缺,隔夜拆借利率急剧攀升。是什么造成了银行间资金的紧缺?除了国际资本撤离等外部原因外,我们着重看看银行自己扮演了何种角色。
数据显示,6月1日至9日,工农中建四大行贷款发放量总计2170亿元,已超过四大行5月份整体信贷投放量,也远超四大行去年6月份整体信贷投放量。按照四大行占全部贷款30%的比例推算,6月上旬9天时间商业银行贷款投放高达7200亿元。当下的银行信贷有两个特点令人惊愕:一是许多银行流动性管理出问题,热衷于期限套利,造成了短期借来的钱被投入长期资产中,出现严重的期限错配,一旦资金面有风吹草动,银行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应对。二是信贷投放中高达八九成是票据业务,说明资金根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银行间、资金市场里空转倒腾套利。这种信贷狂增百害而无一利,造成市场特别是银行间资金紧缺,埋下了支付风险,抬高了资金成本,最终会成为金融危机隐患。
也就是说,这次银行闹钱荒主要是商业银行自己酿造的苦酒。从这个角度看,央行岂能放水救助自作孽的银行呢?这杯苦酒谁酿的必须让谁喝下去,央行一定要坐看究竟是谁在裸泳。
央行不出手干预钱荒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切实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调节资源方面,管理层正逐步减弱依靠央行屡屡向市场放水注资的非市场调控手段调节资金余缺。目前短期资金的短缺主要发生在银行之间,是银行在资金运用上盲目扩张造成的,而整个市场并不缺流动性,况且社会融资总额中银行信贷占比已经下降到40%左右,其他社会融资渠道占比已经超过50%。所以,央行坚持不放水施救,不但不会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所需的流动性,而且可能倒逼出资金资本市场一个全新、高效的市场机制。
综上,银行闹钱荒,央行坚持不放水有深意。唯一令人担忧的是,央行是否能够将不放水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