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IPO重启需避免扩容过度

2013年06月18日 07:45   来源:国际金融报   ■ 张炜

  端午节后首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大幅低开并暴跌,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分别重挫2.83%、3.78%,双双创出今年以来的收盘低点。至此,“红五月”难得的上涨成果,已被6月份以来的下跌全部抹去。此次下跌与IPO即将重启有关系,反映出市场对扩容表现出的担忧。

  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方案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味着IPO最快或在7月份重启。监管层采取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惩万福生科式的欺诈上市,“吓退”业绩变脸的在审公司,接下来最敏感的话题是会不会扩容“抽血”过度。

  以往的市场走势表明,A股之所以屡屡“熊霸全球”,与“融冠全球”有很大关系。例如,2011年A股创出年涨跌幅“史上第三熊”,而其IPO融资规模是仅次于2010年与2007年的“史上第三高”。两个“第三”的出现并非巧合,表明过度扩容圈钱是股市“跌跌不休”的“元凶”。

  此次新股发行改革强调市场化的方向,发行人通过发审会并且履行会后事项程序后,证监会即核准其发行申请。何时启动新股发行,由发行人和承销商自主判断和选择。若在成熟市场上,市场高涨时新股发行多,市场低迷时则发行少。可令投资者担心的是,国内企业“一切为了上市”,会不会不顾市场时机而争相上市。

  以往“瘦身”发行的出现,如浙江世宝“瘦身”九成以上发行,表明有的企业存在“饥不择时”的可能。前几年熊市中的新股发行不见降温,也显示一些企业把“能够上市”看得比“何时上市”更重。

  IPO暂停已有9个月,不少在审企业对上市融资“如饥似渴”,生怕再拖延会“夜长梦多”。另外,目前已过会80多家企业,一旦新股发行重新开闸,如无意外将集中拿到批文,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密集发行上市。已有市场分析预测,为了尽快消化已过会的“库存”,IPO重启后的扩容节奏只会加快不会减慢。

  此次新股发行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创业板比主板抗跌,还在6月14日暴涨3.78%,被认为与整个A股市场资金面流动性较差有关。在资金面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若IPO重新开闸后扩容过度,更容易带给市场负面影响。即便监管层实施的新政确保了IPO信息披露真实与透明,新发行的公司大多具有一定的业绩基础及增长潜力,可如果新股发行量过大的话,失衡的资金面也会导致二级市场不堪重负。一个难见起色的二级市场,势必严重挫伤投资者信心,不利于A股市场的稳定发展。

  应该把发行节奏交给发行人决定。新股什么时候发行,发行成与败,全由发行人和市场决定,买卖双方自主博弈,这应该成为A股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方向,也是推动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不过,就当前市场而言,如何把握资金面的平衡非常重要,必须解决好二级市场不被扩容“抽血”拖垮的问题。对于IPO重启后可能出现的企业融资冲动过强,监管层与投资者都有必要加以警惕。

  IPO重启需要避免扩容过度,否则难以实现A股市场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完全平衡。当前弱市中,投资者更希望扩容数量适度,给二级市场以“喘息”的机会,而不是在市场化的旗号下吹响“扩容圈钱”的集结号。此次新股发行改革属于审核制下的技术性改良。既然发行人先要“过关”发审会,放开的是过会后自主选择时间窗口发行,那么,发行节奏的快慢还会或多或少体现监管层的意图。

  如何让拟上市企业变得理性,真正体现出发行节奏由市场自主调节,投资者对此充满期待。(摘自《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蒋诗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