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也闹人才荒
人才亦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基金子公司的人员普遍在15人~50人,某子公司的副总称,“子公司最缺的还是人才”。
近期,不断传出信托人士跳槽基金子公司的消息,但实际上,基金公司要想挖到信托的核心人才并不容易,“他们挣的钱比现在基金公司给的要高吧”,相关人士称。
对于一些小型基金公司而言,人才匮乏的问题尤其严峻。上文中某小型基金公司公募渠道人士改做类信托业务,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前述基金子公司人士称,公募产品难发,公司已将其暂停,现在公募渠道仅留下了很小一部分人做渠道维护,其余的也都到子公司做类信托业务。
但是,此前做公募渠道的人员改做类信托业务,存在不小的困难,“本来公募积累下的资源优势没了,开发新的客户确实是挺难的,也不是特长,要我们去找资金,去哪儿找?”相关公司渠道部人士抱怨道。
从主要做二级市场投资,到现在开始做类信托的融资通道业务,基金公司这一转变需要时间的磨合。
事实上,子公司缺的不仅是信托界人才,还有银行风控方面的人才。
目前子公司的风控,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合规风控,另一种是投资风控,由专门的投资小组负责。子公司更加重视前者。
“在公司业务内部设置上,我们将‘风控’放在首位,风控上会沿用原来母公司的风控体系,对于一些新的业务,公司风控更加严格。”某基金子公司副总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专户和子公司基本上都已经合并,子公司想把规模做大,无奈内部审核很严,经常是辩论之下便被否决,很多单子就是这样被拒的。“尤其是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要赔自己的钱,很可能赔得很厉害,基金公司风控更严。”上述人士称。
遭遇监管困惑
在金融混业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遭遇了监管困惑。
目前,基金子公司管理运作参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和去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子公司的投资标的没有限制,至于子公司类信托业务的规范,也尚未有明确的监管。
现在面临一个问题,即监管部门对子公司业务的细则监管不明确,“因为子公司的融资业务不仅涉及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在子公司的这一块,截至目前,其他监管部门的态度并不明朗,”相关基金公司子公司人士称,“监管部门并没有将基金子公司划分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或是一般企业,银监会更不可能给基金子公司颁发牌照。”
“子公司业务在整个资产管理业务当中仅占很小一块,成立时间短,规模小,且在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对于证监会来讲,这类业务也是新的监管业务,应该也在研究中,不过具体的监管细则出台是迟早的事”,上述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也与监管层“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思路相符。“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经验不足,肯定不如信托熟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北京某基金子公司总经理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