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法”时代之六大变化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

“新基金法”时代之六大变化

2013年05月27日 07:37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6月1日,期待已久的新《基金法》将付诸实施,这也预示着整个基金行业要和以前的时代告别,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新的时代,新的面孔。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这到底是新的机遇,还是新的挑战呢?“压力很大,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说这话的是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

    在未来面前,我们可以猜测,大基金公司或许会在压力之下,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留住人才,而私募的正规化,竞争加剧使得公募的生存愈加艰难。然而,伴随着监管的放开,行业机遇也是不少,未来可能真的会出现上市的基金公司,亦或者基金公司的发展将出现两极分化,以后特色明显的公司会越来越好,而差的可能会越来越差。

    在这个新法颁布之时,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未来基金行业可能发生的那些重大变化。

    变化1

    新《基金法》将私募基金纳入规范运作的法制化轨道。私募基金合法化,对整个行业来讲,公私募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但竞争的平台也会更加规范,只有提高自身资产管理能力,才能在这个环境里发展壮大。

    公私募有望合二为一

    新《基金法》将私募基金纳入规范运作的法制化轨道,防范非法集资、欺诈客户、挪用资产、不正当竞争等风险,保证其运作应有的动力和活力,并在投资主体地位和合理配置税负等方面做出特殊安排。

    新《基金法》将私募纳入监管,名为公司或者合伙企业、实为私募基金的机构适用相同监管标准。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被合法化,这一公募基金历来的“对家”,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

    “未来可能就没有公私募之分了”,相关分析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一新的法规,实际上是将使用的对象拓宽,“私募的规范定位,对整个行业来讲,竞争会更加激烈,但竞争的平台也会更加规范”,北京某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

    私募过去一直处于半地下,乱象丛生,缺乏良好的生态环境。“将私募纳入监管是其走上正轨的必经之路,私募的发行渠道拓宽,对于一些比较规范的大型私募来讲,选择空间更大,为产品的设计、创新,管理方式的变化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某第三方基金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公募、私募可能并没有多少分别”,边界的模糊也使得竞争更加激烈,新《基金法》的实施将会为公募和私募的发展提供一个利好。

    对整个基金行业来说,这种统一监管是财富管理的融合,极大地促进了财富行业的竞争。对公募来说,牌照带来的溢价正在消减,这也刺激公募基金公司做更好的产品,以求在竞争中生存下去。

    私募可以发行公募产品,公募可以做专户子公司,如此一来将竞争演绎得越来越激烈。当前私募发展还未饱和,近几年来,公募人才也一直在朝着私募流动,但这种势头最近有所减弱。因为市场行情不好,公募、私募的发展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现在做私募并不容易,尤其是做股票的私募,股市不好,私募赚取的又是超额收益,没赚钱什么都没有,且私募的运营成本很高,正规的阳光私募最少也得养活20~30个人”,某私募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公募人才往私募的流动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很多人愿意回到公募,还是公募待着稳定。

    “如果基金公司的股权激励真的实施起来,不少私募的人才可能会回流到公募基金行业”,上述人士认为,公募牌照已经不稀缺了,在更加市场化的背景下去竞争,无论公募还是私募,最根本的还是提高自身资产管理能力,才能在这个环境里发展壮大。

    变化2

    《基金法》明确鼓励基金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政策的放松使得选择激励的方式更加多样。具体来看,股权激励的实施在小公司较为容易,在大型基金公司实施起来则较为艰难。

    股权激励留人才

    新《基金法》规定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实行专业人士持股计划,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明确鼓励基金公司进行股权激励,且5%以下股权变更不需要审批。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失严重,基金公司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而股权激励成为公募基金行业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股权激励放开初期不足以对人才形成非常大的激励,5%以下股权变更不需要审批,如中欧可能会给窦玉明不到5%的股权,这是开始小步尝试,相信未来会有实质性的推进”,上海某基金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股东背景不同,其管理理念也不一样,股权激励只是激励的手段之一,政策的放松会使得选择激励的方式更加多样。具体来看,股权激励的实施在小公司较为容易,在大型基金公司实施起来则较为艰难。

    北京某基金公司高管称,股权激励问题中,小基金公司可能相对好解决,大公司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他们的利润更多,对整个公司的治理、骨干员工的思想等各方面的冲击较大。

    对于大中型基金公司而言,股权结构更加复杂,不少股东较为强势,盈利确定性强,做激励会有成本的问题。这些公司的股东会给基金公司一个很高的估值水平,管理层想进来不易,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管理层拿几百万甚至更多的年薪换取较高估值的股份,他们也会觉得不实惠。

    相反,小型基金公司更加灵活,不少小型基金公司一直处于烧钱的境地,这些公司的估值相对较低,实施股权激励更加容易,如此便会吸引大型基金公司人才往小公司流入,近期富国总经理窦玉明转投中欧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做基金公司并非股东方想象的那么容易,尤其相对小基金,投研在吸引人才方面难度很大,即便没股权激励,公司也会想其他办法,北京某小型基金公司人士认为,股权激励确实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如此一来便存在骨牌效应,因为人才流失,规模靠前的基金公司估值可能会慢慢下来,他们很可能会走股权激励这一步。”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