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IPO重启前夜投行"伤不起" 光大证券二度撞上枪口

2013年06月19日 07: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IPO企业核查结果再次曝光,光大证券因保荐项目多次出现问题,再次被列“黑名单”。

    洪波科技涉嫌IPO造假一事在外界已经流传已久,在当地投行圈已是公开的秘密。证监会调查发现,洪波科技在2010年利润增长率高达101.98%情况下,2011年仍保持了12.31%的利润增长率。但与公司业绩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产能利用率却并不乐观。数据显示,洪波科技母公司各类漆包线产能设计规模合计35000吨/年,包括其老厂、新厂全部产能在内,2009年-2011年三年间的实际产量分别为22040.85吨、29470.96吨、28941.65吨,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2.97%、84.2%与82.69%。此外,除了高增长率,公司销售收入也被质疑虚构。而洪波科技首发上市保荐代表人正是光大证券的伍仁瓞和宋财。

    证监会认为,该公司存在虚增销售收入的重大财务造假嫌疑。

    多家证券公司“中枪”

    在首轮IPO财务核查中,光大证券被抽中5家保荐企业,分别为东方证券、天丰节能、洪波科技、郑州光力科技及北京中矿环保科技。这意味着,在其被抽中的5家IPO企业中,已有两家企业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而在刚刚过去的3月,光大证券保荐代表人张曙华、王苏华,因保荐项目康达新材2012年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9.27%,被采取“3个月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的监管措施。而在4月,光大证券香港分部因内部监控及监督缺失受到谴责并被罚款120万港元;同时,光大证券负责人员陈锦合因监督及管理缺失,同样受到谴责并被罚款40万港元。

    业界认为,此次光大证券势必让证监会处罚升级。不仅如此,光大证券不仅保荐项目连续出现问题,投行内讧问题也连续升级,多名保代被曝出相继离职。此前有媒体报道,去年以来,光大投行部已流失10位保荐代表人,保代流失率达17%。

    对此等说法,光大证券并未正面给予本报回复。

    光大证券被证监会调查,让一场IPO财务核查风暴变得“风生水起”。而对中介机构的重罚更震动着券商投行部门,整个业界生态正发生着改变。

    肖钢上任证监会主席近三个月。从平安证券被开最严厉罚单,到南京证券及民生证券保荐代表人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无不让资本市场感受到了一场严打风暴来袭。

    此前,平安证券已被处罚。万福生科欺诈上市案将其保荐机构平安证券推上风口浪尖,证监会的处罚令平安证券付出了代价。5月10日,证监会公布万福生科案的调查结果,平安证券保荐业务被暂停三个月,罚款7650万元,保荐代表吴文浩、何涛除了罚款30万元外,取消保荐资格和证券从业资格。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荐人是证券公司核心人才之一,对于公司IPO业务的做大做强有重要作用。证券公司保荐人批量流失不仅表明该公司在内部结构、监察管理方面可能存在重大漏洞,还预示着公司该项业务的竞争实力大幅削弱。保荐人是证券公司的‘软实力’,储备足够多、足够优秀的保荐人是各大券商的重点工作。”

    难逃调查的还有国信证券。Wind资讯数据显示,国信证券2013年以来共有22个保荐项目终止审查,其中中小板11家、创业板9家、主板2家。从撤单比例来看,占其68家申报企业的三成以上。在国信证券保荐企业撤回名单中,不乏大众熟知品牌企业,如顺峰酒店、千禧之星、洪恩教育等知名企业。

    除此之外,国信证券投行业务祸事不断,2011年国信证券保荐上市的勤上光电和隆基股份业绩变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两名保代暂停保荐资格1年。

    据中国网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海通证券的撤单率最高,其次是国信证券,撤单项目占到保荐总数的三成以上,中信建投、民生证券排名第三、第四。

    边晓瑜认为,“证券业保荐业务频繁暴露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监管不严、处罚不力是证券业长期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监察失职是导致保荐项目问题百出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证券从业者资质不高、能力不够、缺乏严格的自律意识和职业操守,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尽职尽责的调查、督导,盲目追求IPO成功率的行为屡见不鲜。”

    保荐人与企业间底线暧昧

    保荐人是公司上市的关键角色。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IPO上市之前市场就在萎缩,未来的风险应有一定预见。业绩同比下滑超过50%或者出现亏损,不是保荐人的水平问题,而是保荐人和企业在挑战风险底线和道德底线。

    “一些保荐人对于IPO项目缺乏甄别,只管上市后收取巨额保荐费,企业上市只管圈钱,上市以后业绩下滑就寻找各种理由开脱责任。”左小蕾表示,目前对保荐人的处罚大多为出具警示函,或暂停相关业务。但这种处罚方式并不足以让违法者付出与其获利对等的代价,处罚流于形式。“对参与IPO企业过度包装的保荐人等中介应当加大处罚力度,不要让资本市场这个企业成长平台变为部分企业的圈钱平台。”

    2003年底证监会发布《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2004年5月公布第一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证券保荐制度开始正式在国内推行。但在之后3年中,证监会对保荐人的处罚主要针对保荐代表人进行谈话提醒。而A股上市公司频繁业绩变脸、财务造假等问题时有发生。

    在胜景山河一案中,证监会向保荐机构开出了“史上最严罚单”,即向保荐人平安证券出示警示函,并撤销平安证券胜景山河项目两名签字保荐代表人资格。尽管该公司2013年3月10日发布公告称,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但到目前为止,监管机构并未对万福生科的保荐人平安证券采取任何措施,仅是保荐代表人吴文浩、何涛被深交所通报批评。

    某投行高管则表示,监管层对保荐机构的考察更注重制度层面,比如风控是否健全。如果不是保荐机构本身存在的制度性问题,一般不会对保荐机构开出罚单。

    但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近日公开表示,香港证监会希望通过立法加强监管保荐人。

    对此,香港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何贤通回应表示,这次香港的立法建议跟新加坡做法一样,违规行为也要承担刑责。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认为:“监而不查、查而不管、管而不惩、惩而不严、严而不速是证券业问题百出的根本原因,今年证监会加大惩处力度才使诸多违法违规行为暴露出来,以往诸多问题都被概念炒作所掩盖。因此,保荐项目的能否“干净纯洁”主要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态度,若当前的监察力度能够一直延续,券商、保荐人、上市企业之间的‘猫腻’就有望曝光。”(证券日报  李冰)

(责任编辑:刘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