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升级 更注重资产配置

2013年05月15日 08:53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黄俊玲

  昨日(5月14日),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以下简称 《整体框架》),《整体框架》作为第二代偿付能力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偿二代”的总体目标,确立了“三支柱”框架体系,制定了“偿二代”建设的若干基本技术原则,既为 “偿二代”建设勾勒出了完整的蓝图,也为“偿二代”各项技术标准的研制和测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体框架》的发布是我国第二代偿付能力制度体系建设取得的一项具有关键意义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同时,保监会表示,今年将启动“偿二代”全部10余个具体技术标准的研制项目。

  新框架注重风险防范

  昨日,保监会发布《整体框架》并召开新闻通气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通气会现场获悉,“偿二代”的整体框架由制度特征、监管要素和监管基础三大部分构成。其中,制度特征包括统一监管、新兴市场、风险导向兼顾价值三大特征;监管要素包括定量资本要求、定性监管要求、市场约束机制三个支柱;监管基础是指公司内部偿付能力管理。

  《整体框架》确立了“三支柱”的监管体系。第一支柱是定量资本要求,主要防范能够量化的风险,通过科学地识别和量化各类风险,要求保险公司具备与其风险相适应的资本。第二支柱是定性监管要求,是在第一支柱的基础上,进一步防范难以量化的风险。第三支柱是市场约束机制,是引导、促进和发挥市场相关利益人的力量,通过对外信息披露等手段,借助市场的约束力,加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在谈到“偿二代”与“偿一代”的区别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偿一代”跟“偿二代”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偿一代”下几乎没有去考虑资产组合、不同组合的风险。比如两个公司的保费规模是一样的,一个公司全部买的股票,另一个公司全部买的国债,他们的资本要求、偿付能力标准是一样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偿二代”体系下,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按道理来讲应该是买股票的需要更多的资本,因为其面临更多的资产风险。在“偿二代”下如果资产配置不一样,会对偿付能力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偿二代”下保险公司将会更注重资产配置,比如高风险取向还是低风险取向。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业务结构方面,产险和寿险的差异会很大,对于产险公司来说,其承保风险、业务质量风险在“偿二代”体系下对其资本要求影响非常大。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承保风险就不是那么敏感,更敏感的是利率风险,对寿险公司来说资产负债的匹配将影响更大。

  他认为,资产组合对产寿险都会有影响,在产险公司方面承保业务的质量、险种情况会对资本比较敏感。资产负债匹配对寿险公司来说,在“偿二代”下做得好的公司对资本的要求会降低,但做得不好的公司会上升,寿险公司会出现分化。

  事实上,此次“4.20”芦山7.0级地震引发人们对巨灾保险的强烈关注。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偿二代”体系下,我们也考虑了巨灾的影响,目前考虑了国内比较常见二类巨灾风险,即地震和台风。

  新标准为结构性调整

  来自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保监会批准了66家保险公司增资900亿元、15家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600亿元。2012年保监会批准了46家(次)保险公司实行增资扩股,累计增资636亿元,9家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711亿元。

  那么“偿一代”向“偿二代”转变会不会引发保险公司大规模的增资呢?保监会有负责人表示,“偿一代”向“偿二代”的转变基本上可以实现平稳过渡。该负责人举例称,银行的巴II向巴III转移的时候,对资本市场都是比较大的冲击。而对于保险业的“偿一代”向“偿二代”转移,其跟银行由巴II向巴III的转移不一样,因为巴II向巴III的转移更多的是提高标准,而其整体的理念架构和监管体系是没有变的,主要是在巴II的基础上考虑了更多的风险,增加了风险的种类,提高了要求。而保险业“偿一代”向“偿二代”的转移是两个不同的转移,这种转化是体系性的转变,是框架式的转变。“偿一代”体系可以称之为规模导向的资本监管,其资本要求与业务规模相关,而跟风险不相关,其实规模大并不等于风险大。“偿二代”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是一种框架性的变化,从总量上来说,保险业资本的要求应该是可以实现平稳的过渡,应该是一种结构性调整。

  他认为,在“偿一代”下资本要求与规模相关的,很难区别好的公司和坏的公司,如果两家保险公司的保费规模都是一样的话,他们的资本要求是一样的。但是在“偿二代”下就不一样了,如果两家保险公司的保费规模、资产规模是一样的,他们的资本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


(责任编辑:华青剑)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