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平安260亿可转债上会在即 保险业偿付能力仍吃紧

2013年03月25日 15:06   来源:南方网   

  时隔一年多,中国平安260亿元可转债的审批流程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近日,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中国平安260亿元可转债将于3月27日进行发行审核,去年5月底,其率先获得保监会的批复。

  或偏向银行增资

  3月22日晚,证监会网站公告显示:证监会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定于2013年3月27日召开2013年第30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审核的发行人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转债)。

  2011年12月,中国平安宣布其董事会已通过相关议案拟发行不超过260亿元的A股可转债,当时,中国平安称该项融资将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以支持各项业务发展,以及保监会批准的其他用途。2013年年初的中国平安临时股东大会对该议案延期了一年。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中国平安发行的不超过260亿元可转债,债券期限为6年;票面利率不超过3%;转股期为自发行结束之日满六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至可转债到期日止;初始转股价格不低于公布募集说明书之日前20个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价。

  事实上,去年,中国平安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大幅回升,截至2012年底,集团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5.6%;平安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0.6%;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8.4%。

  而按照中国平安早前的说法,如果这260亿元可转债成功发行,预计可以满足整个集团偿付能力在今后两三年的需要。

  对此,交银国际保险行业研究员李文兵表示,目前,平安寿险和产险偿付能力均不错,资本也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平安260亿元可转债发行成功后,资金运用方面对于银行增资可能会多一些。

  新一轮融资潮起?

  据了解,发行次级属性的可转债在A股保险上市公司还是首次。

  去年5月底,保监会发布通知称,为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水平,决定允许上市保险公司和上市保险集团公司发行次级可转换债券。

  而在此之前,发行次级债是保险公司补充偿付能力的主渠道,尤其是在股市长期低迷的背景下,保险行业次级债发行规模连年攀升,根据保监会公布的审批结果,2009年保险行业次级债发行规模为145亿元,2010年为200.5亿元,2011年攀升为578.5亿元。

  2012年,国内寿险四巨头相继排队发债,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太保人寿等寿险巨头分别发行了90亿元、380亿元、100亿元、75亿元次级债,偿付能力充足率得以补充。

  但事实上,发行次级债只能在一两年之内暂时缓解资本饥渴,并不能解决未来3~5年的偿付能力。而且,次级债的发行规模受制于政策限制,随着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频率的增加,其发行额度也越来越少。这也是在股票市场持续萎靡状态下的权宜之计。

  2013年,偿付能力依旧是保险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日前,保监会网站连续公布4则监管函,4家险企因为偿付能力不足而受罚。

  其中,合众人寿和长城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32.02%和103.34%,被勒令暂停增设分支机构,并要求其高度重视偿付能力管理工作,实时监测偿付能力状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偿付能力。

  另外两家公司的偿付能力均不及50%。其中,昆仑健康保险2012年四季度末实际资本为2720万元,最低资本为8324万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2.68%,被暂停增设分支机构。

  幸福人寿2012年四季度末实际资本为4.36亿元,最低资本为9.08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48.06%,被暂停增设分支机构外,保监会还责令幸福人寿自2013年3月20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但续期业务不受此限制。

  按照保险业的正常发展,2012年募集到的资金最多可支撑一至两年的业务需求,偿付能力依旧承受着资本瓶颈之困,在中国平安大规模融资打头阵之后,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保险业或将迎来融资高峰。 (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朱丹)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