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概念股集体爆发 “信息消费”会助燃大消费吗?

2013年05月07日 16: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6日,“信息消费”概念股集体爆发。其中,互联网、传媒娱乐、宽带提速、4G概念等细分板块涨幅超过3%,三五互联(300051)、中视传媒(600088)、人民网(603000)、国民科技(300077)等多只股票涨停。

  自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将信息消费作为拉动内需新的增长点后, 信息消费概念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信息消费上升为国家战略

  信息消费主要指以信息产品为对象的消费活动,包括网络游戏、电子支付、通信服务、影视传媒等细分行业都属于“信息消费”概念。

  4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扩内需提上首位,并明确提出要开发和培育信息消费、医疗、养老、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的表述中,国务院常务会议将信息消费放在首位,显示国家有意扶持新兴信息服务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和内需的重要力量。

  “炒股要跟着政策走”,这句话在近期爆发的信息消费概念股上得到应验。

  自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利好政策以来,“信息消费”概念板块及相关个股借“东风”进入上升通道。以网络游戏概念股中青宝(300052)为例,其股价从4月17日开始上涨,截止5月6日,涨幅已经超过40%。其他概念股,比如特发信息(000070)、鹏博士(600804)、富春通信(300299)等涨幅均接近或超过30%。而光线传媒(300251)、华谊兄弟(300027)两只影视传媒股价涨幅更是接近50%。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之后,同比增长10.8%,增速同比回落了0.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以智能终端产品销售、电信及互联网接入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为主的信息消费增长迅速,成为新的亮点,其对内需的强力拉动作用将逐步显现。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电信完成业务收入增长9.1%,3G移动电话用户新增4446万户,达到2.77亿户;光纤入户覆盖家庭超过了1亿户,物联网应用累计也超过了2400万户;手机和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也增长比较快,分别增长19.9%和11.5%;电子商务交易规模2.4万亿元,增长45%。

  信息消费“助燃”效应

  在当前外需持续萎缩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信息消费的“助燃”效应,有望撬动整个消费行业恢复快速增长。

  官方资料显示,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随着生活改善和收入提高,信息消费正成为人们追求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更高需求。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对信息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欲望会伴随着恩格尔系数降低而提高,消费支出不断扩大。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信息消费增长空间广阔。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人均信息和通讯技术支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07年美国、日本人均信息和通讯技术支出分别为3417.38美元、2455.47美元,而我国仅为192.69美元。而且,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新型智能终端大量涌现,信息服务内容更新速度非常快,新的市场需求也正在不断被创造。

  由于具有结构层次高、绿色无污染、带动作用强等特点,信息消费成为各国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事实上,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信部,也正在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倡导和培育信息消费。

  在去年底的年度工作会议中,工信部明确了2013年信息消费的扶持重点为: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IPTV、手机电视等新应用;引导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消费;加快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发展。

  而在近期,为了加快培育信息消费,工信部联合七部委发布《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的意见》,旨在加快推动宽带中国战略部署的实施,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应用普及,进一步增强宽带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老虎财经)


(责任编辑:朱丹)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