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发挥各类金融行业在“三农”领域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了业界的共识。未来的农村金融应该是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多个行业互相联动、发挥叠加作用的活跃市场。
今年,城镇化成为了“三农”领域的的热门话题,在坐拥巨量资金的保险企业看来,这是险资入驻农村前所未有的机遇。
吴焰:城镇化进程险资大有可为
“今年我的提案是关于如何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焰每年都会带来和“三农”有关的提案,令人印象深刻。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如城镇化的综合承载能力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拉大问题,社保体系碎片化及公共服务的城乡差异问题等。吴焰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行政手段,还需要通过机制和制度创新,借助社会资源,建立高效运行的市场化辅助机制。
作为险资巨头的一把手,在吴焰看来,保险机制一方面可以可以提升城镇化综合承载能力,助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信贷支农,改善农村的信用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
此外,吴焰认为,保险机制还可以在增强被征地农民工等群体的保障水平、创新公共服务提供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独特优势,吴焰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要推广保险机制服务全民医保体系建设的“湛江”、“太仓”经验,发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体系建设的优势,完善城镇化进程中的全民医保体系建设。
对于社会较为关心的征地补偿和农民安置问题,吴焰建议,应该在向被征地农民一次性支付征迁补偿款的同时,由政府土地转让收入、开发商土地开发收入、农民征迁补偿收入按适当的比例共同构建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从制度层面建立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
在农村金融行业较为关心银保合作问题方面,吴焰在提案中建议,应该在未来把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与信贷的资金安全需求结合起来,激活农村金融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及中小城镇的乡镇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增强其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除此之外,吴焰还呼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鼓励保险产品创新,为与城镇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人身保障、住房、教育、汽车、权益保障、“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等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险服务,保障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有序健康推进。
杨超:推动城镇化 险资大舞台
无独有偶,另一位险资的大佬也将今年提案的目光放到了“三农”领域。
在全国政协委员、原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杨超看来,中央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为保险业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现代金融、社会保障、农业保障、防灾减灾和社会管理等功能提供了广阔舞台。
杨超认为,城镇化作为中国未来十年主要潜在增长动力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难题,如地方财政收入在农民工市民化的巨大成本面前捉襟见肘,失地农民因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难以将储蓄转化为消费从而拉动内需,这些都将影响城镇化的效果。
因为有着丰富的保险行业工作履历,杨超认为,商业保险作为农民在脱离土地等传统生活保障依托之后的一种新保障手段、伴随城镇化的居民财富增长所需的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为城镇化建设项目提供支持的一种资金来源,可以帮助解决以上难题。
在今年的提案中,杨超建议保监会协调相关部门,在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时,应该鼓励保险公司经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小额保险、计划生育保险等保险业务,为失地农民提供意外、养老、医疗、生育等多层次、多类别的保障,切实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杨超同时建议农业部会同保监会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支持保险业提供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产品,有效化解、转移土地集中耕种、种养业规模化、农业现代化的自然和市场风险。
农业保险目前是“三农”领域的一大难题,但却是农民、农业最渴望能够落实完善的重要业务。然而,由于“农业大县却是财政小县”等现实因素的影响,试点和推广仍在探索中。
在提案的最后,杨超还建议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支持有实力的商业保险企业投资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允许保险企业根据保险资金特点,创新股权投资产品,发展夹层基金和FOFs(基金的基金)等,一方面缓解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提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