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反弹仍有空间 短线参与热点

2013年03月04日 09:00   来源:今日早报   刘伟

  反弹仍有空间 短线参与热点

  蛇年股市开门绿之后,尤其是首周大盘出现百点以上的大跌后,市场上看空的声音高涨,不少投资者都在猜测自1949点以来的反弹是不是已经结束了,市场却再次出现了反弹走势。不过市场成交量的萎缩让不少投资者心存疑虑,这波反弹还能走多远呢?

  从周末消息面看,最重要的莫过于房产调控细则的出台,将对地产股股价带来不利影响,短期大盘或有震荡蓄势的要求,但考虑到未来政策预期会越来越强,市场热点此起彼伏,因此市场有望在震荡之后继续上行,投资者最好能够提前逢低布局,等待风水轮流转的赢利机会。

  3月行情多数上涨

  A股市场的好转,正逐步得到数据的佐证。2月18日至2月22日,A股市场净流入资金648亿元,扭转之前连续4周资金净流出的局面,也创出近31周资金净流入的新高;当周新增A股开户数为14.61万户,较春节前一周增加75.85%;截至2月22日,A股持仓账户约5453万户,较春节前一周增加8.44万户,A股账户的持仓比例为32.3%;当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为1189.09万户,也较春节前一周小幅增加;新兴市场股票基金持续净流入周数超过23周,年初至今流入总量已超过330亿美元。

  从历史上3月份的行情看,上涨概率超过六成。在过去22年中,上证指数3月份下跌次数仅为8次,而上涨次数多达14次。也就是说,历史上3月份A股上涨的概率为63.64%。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其他月份,3月份市场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形是比较多的。统计数据显示,历史上3月份出现超过10%的涨幅的有1993年、1995年、1997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其中,涨幅最大的是1997年的3月,上证指数涨幅为18.68%。跌幅超过10%的有1993年和2008年,幅度最大的是1993年的3月,当月上证指数跌幅达30.80%。

  消息面上多空交织

  从周末消息面看,市场上多空消息都有不少。首先看利好消息,美股在上周五收高,道指创5年来收盘新高。欧股虽然在周五收低0.3%,但全周累计上涨0.2%,连续第二周收高。外围股市的连续上攻对A股反弹有牵引作用;多部门轮番表态养老金入市,将研究投资运营办法,长期有利于市场资金面的改善;证监会表示将完善新股定价机制,实现退市常态化,制度的完善长期看有利于A股;本周沪深股市限售股解禁市值环比大幅下降,与上周600亿元左右规模相比,本周解禁市值仅为248亿元。

  再看利空消息,除了房产调控细则打压房地产股票以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3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创5个月最低,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尽管2月份物价指数尚未公布,但一些机构预测CPI同比涨幅可能会有较大提升,预计将逼近3%重要位置,达到近期物价走势的相对高点,货币政策放松预期将面临考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稳步推进QFII和RQFII的扩容。他说,未来QFII投资额度的审批节奏,将稳步进行,目前暂不会调整单家QFII的10亿美元额度上限,指望外资大幅度流入预期也将落空。整体上来看,短期市场将承压回落,但中线反弹趋势仍有望延续。

  跟随热点短线参与

  虽然股指的反弹有望延续,但投资者仍不可掉以轻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股票型基金的仓位已经达到90%以上。由于交易规则限制,基金仓位的上限为95%,下限为60%。且每当基金仓位到达88%以上时,“八八魔咒”就会上演,大盘距离顶部也不远了。当前基金仓位的持续攀升,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警示着市场的风险,因而,投资者还需保持谨慎,对股指上攻2400点之后形成双头的可能性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在炒作市场热点时最好能够短线参与。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高峰期,一季度业绩预告又拉开了序幕。截至目前,近七成公司一季报业绩预喜。目前市场上一季报行情已经暗流涌动,提前布局2013年一季报业绩确定性高的个股将为投资者带来收益。国泰君安分析师孙金钜建议投资者从4个方面挖掘一季报业绩超预期的个股。如在经济弱复苏背景下,多数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善明显,特别是部分汽车、家电和零售行业企业。同时,部分公司2012年一季报的基数非常低,可能会使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而日元贬值带来进口原材料成本降低,工程机械、电子制造等行业可能会受益于关键零部件、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此外,A股上市公司中,也有部分企业通过盈余调节,增加今年业绩大幅上涨的可能。


(责任编辑:刘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