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菜粕创新高 警惕天气炒作卷土重来

2013年02月20日 08:07   来源:中国证券报   王超

  昨日油菜菜粕期货受资金热捧,跳空高开高走,量仓暴增的同时期价创上市新高。近期雨雪天气再袭南方油菜籽种植区域,多头资金借此机会介入菜籽类期货。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天气因素的真正影响要到最后用产量来验证。当时看到的灾害,到最后也许并不会那么严重。过去有很多类似例子可以证明,对农产品走势而言,天气仅是导火索而已。

  菜粕创上市新高

  盘面看,菜粕期货主力1309合约大幅跳空高开高走,最高攻至2557元/吨,之后小幅回落,维持窄幅震荡走势,最终收于2541元/吨,大涨83元/吨或3.38%,收盘价创上市以来最高,持仓量大增14万余手至24万手,成交量剧增79万手达97万手。

  中华粮网信息研发总监柴宁表示,当前我国农作物的生产仍然“靠天吃饭”,因此难免会受到天灾虫祸的影响。反映在期货市场上,就是农产品类的期货品种在资金参与和推动下,更容易借机形成所谓的“天气市”。

  还有分析认为,近期南方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较多,整体冬油菜籽苗情正常偏弱,支撑菜籽类现货价格稳定,从而导致资金再次借助天气因素炒作菜粕。2月19日,油菜籽产区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再次出现6-8℃降温,部分地区可达10-12℃。

  柴宁认为,进入2月中下旬,正值冬油菜生长关键期——蕾苔期,这一时期是油菜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此时期抗寒能力也减弱,低温寡照将影响油菜生长,进而对产量产生影响。近段时间冷空气频频来袭,当前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菜籽产区及长江以南菜籽种植区,低温可致菜籽落花落蕾,产量下降;同时,如果降水过多还会影响油菜的生长。3-5月是油菜花期及角果形成期,是油菜生育进程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一时期市场容易对天气进行炒作,需着重关注,容易使价格带有季节波动性。

  华联期货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所所长韩锦介绍,对包括菜籽、大豆等油料作物来说,通常需要经历萌发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荚鼓粒期、成熟期等六个发育阶段。每个生长阶段除必要的养分外,水分是最为重要的,多了少了都不行。而由于近些年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破坏,使得气候异常情况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极端。旱灾、涝灾、虫灾、飓风、阿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令农作物的生长越来越艰难。而农作物产量对全球各国来说都是非常敏感的一件事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甚至兴亡。于是对农作物影响极大的气候变化情况,也就自然而然的受到期货市场人士的极大关注。一有“风吹草动”,期货价格就会大幅波动,菜籽菜粕昨日表现正是如此。

  天气炒作历来难持久

  更多的市场人士则提醒,从长期来看,每一轮天气炒作对农产品的影响都不会持久,投资者要警惕菜粕期货随时可能出现的回调风险。

  “天气因素仅仅是导火索而已。”柴宁表示,天气因素的真正影响要到最后用产量来验证。毕竟,农产品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当时看到的灾害,到最后也许并不会那么严重。

  类似例子在期货市场上屡见不鲜。最让本报记者记忆犹新的2011年2月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郑州强麦期货扩板涨停,主要原因是当时主产区大面积干旱。当时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旱情持续发展,引发投资者对于小麦生产前景的严重担忧,构成小麦上涨行情的主导因素。

  2011年2月9日,强麦期货主力合约大涨7.47%或210元/吨,收于3023元/吨。这也是该品种首次站上3000元关口之上。经过随后两日的缩量震荡,多头资金借干旱炒作继续疯狂拉升,主力合约当日再度大涨2.86%或85元,收于3067元/吨,这也是该品种史上最高价格,当日盘中更是放出102.5万手的天量成交记录。

  然而,尽管旱情不断发展,仍在坚守的空头却清醒地认识到,冬小麦生长期长,植株恢复能力强,单产回旋余地大,冬眠期间冬小麦停止生长,干旱对植株的影响有限,返青后如果降水或灌溉及时,前期受旱损失仍可弥补。强麦期货随后的走势也在不断验证空头的判断:价格接连大幅下挫,2月14日该品种创下的3090元高点最终成为一座高高在上的“孤峰”。

  在更早的2008年初,天气炒作也上演了一场“闹剧”。当时,百年一遇的大雪灾导致市场传言我国南方五省油菜主产区将减产20%,使得包括菜油、豆油、棕榈油及大豆等油脂油料品种期价狂飙,达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然而,这种对天气的炒作往往会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分的天气炒作过后随之而来的是理性的回归,2008年的那场大雪过后,使菜油期价从15000元/吨的历史最高价猛跌到6000元/吨。

  “同样的事情在2012年也有发生。”韩锦介绍,去年7月,正当北美大豆处于开花结荚的关键时期,一场50年一遇的大旱席卷美国主要大豆种植区域。导致大豆、豆粕、豆油及菜籽、菜油等其它油脂油料期货价格大涨。最后在美国农业部发布月度供需报告,预测当年美国大豆将减产30%的蛊惑下,美国大豆上涨到近1800美分/蒲式耳的历史高位。国内豆粕9月合约更是创出4700元/吨的历史最新纪录。但到9月初,当旱情明了、灾害程度不如预期直至美国农业部报告预测当年美国大豆可能只会减产不到10%的消息影响下,期价一泻千里。


(责任编辑:魏京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