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数据显示,去年12月1日以来,沪深两市有超过33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涉及高管660人、股东111家。在这3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近九成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股东增减持股比例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似乎不应对此说三道四,但最近几年来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出现的减持浪潮,已不能不引起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注意。
一般来说,股东在减持限售股时会分别受到减持前持股比例、股票市场表现、公司绩效、股权制衡度及公司流动性的影响。在股市中,减持比例较低的中小企业通常是那些股权制衡度高、公司绩效良好、股票市场表现较好、公司资金流动性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股东由于股权制衡度高,各自持股股权的控制权优势并不明显,股东之间相互制约的效力较强,股东在减持时往往更为谨慎;同时,这些企业表现出优良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市场流通性能,这些表现会进一步降低股东的减持意愿。而大肆减持限售股的上市公司往往前景并不乐观。当上市公司的绩效低、流动性差、市场表现不活跃时,其股东往往会有更强的减持意愿。随着减持交易额的不断增加,减持行为对市场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熊市由于流通性比较差,限售股兑现起来很困难,而到了牛市,限售股股东则会利用投资者的追涨心理边拉高边出售,最终,那些业绩差、限售股股东出售欲望强的公司会把投资者套到高位。在笔者看来,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牛市是属于限售股的,投资者往往只会成为最终的买单者,或许只有那些限售股减持风险很小的蓝筹股的牛市,才真正属于投资者。
为了防范中小板、创业板公司股东在企业陷入困境时可能出现的“丢盔弃甲”减持行为,监管层有必要出台限售股出售的约束措施。比如可以将股东限售政策与企业绩效关联起来,使得企业在财务绩效持续下降时,股东面临的限售期限更长、限售比例也更高;针对发起股东及控股股东,也要限制其在公司绩效低迷时期进行大额减持。
此外,为了避免大股东利用信息优势在公司业绩或基本面恶化前出售限售股,建议管理层对持股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对上市公司有一定影响力的大股东单次、大额减持行为征收减持税款,增加股东大额减持的税务成本,从而抑制可能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的大股东抛售行为。
□李允峰(山东 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