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被认为是在2012年的“券商创新”年中最受益的一项业务,在去年年底,又一项利好政策出台。
中国证监会在去年年底公布了《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暂行规定》拟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目前,券商通过发行集合资产管理产品,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中银国际证券研报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0日,券商合计发行430支集合理财产品,资产净值合计约1968亿元。新规的出台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券商资产管理的投资者门槛,拓宽其发行渠道,但限于券商自身投研实力和销售能力限制,短期内新规对其资产规模的直接刺激较为有限。
按照规定,申请开展基金管理业务的资产管理机构需要符合6个条件,而证券公司申请开展基金管理业务除这6个条件之外,还另需满足4个条件。分别是: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最近12个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规定标准、最近1个季度末净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最近1年中国证监会分类评价级别在B类以上。目前来看,有16家证券公司可以申请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业内人士表示,新规要求证券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200亿元,净资本不低于10亿元。在对券商资管放开管制后,券商通过通道类业务可以迅速做大资管规模,因此具备资管资质的大部分上市券商均可在较短时间内达标。
长期以来,虽然券商资管和保险资管分别发行各自的理财基金,但从未能直接涉足公募基金领域。以券商为例,目前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中包括了大集合、小集合和定向三种形式,但都因定位于“私募”性质,投资者门槛最低的债券型大集合产品要5万元起步,并且不能进行公开宣传。具体来看,在认购门槛方面,公募基金的认购门槛为1000元,而权益类券商集合理财目前为10万元,私募基金至少100万。另外,公募基金可以在大众媒体通过广告方式宣传,末尾附上一句“基金投资需谨慎”,但券商、私募现在都不可以在媒体上投放软硬广告。
对公募基金来说,什么都能做了,意味着什么都难做了。因为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以及私募的优势似乎更加明显。券商资管的优势在于产品开发能力,和对股票产品的投研能力;保险资管的优势则在于资金规模;私募基金以绝对收益为准则,产品更趋灵活。而近几年来,由于股市表现低迷,公募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基金公司营销渠道有限,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基金规模陷入停滞。另外,基金公司近年也因为业绩频频下滑、管理费却照收不误的现象,屡遭投资者诟病。本次《暂行规定》拟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就好似在资管行业中加入几条“鲶鱼”,势必将会改变公募基金的格局。
中银国际证券研报认为,此项新规的出台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重大变革,未来公募基金的牌照限制和保护将不复存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私募机构将均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未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迎来一个重大发展变革期,,机构的投资研究实力和销售能力将成为决定其能否生存发展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