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负存款利率能解救欧洲吗

2013年06月24日 07:47   来源:国际金融报   许凯

  “欧洲或正在陷入流动性陷阱,而走出陷阱的根本办法是发展欧洲的实体经济,促进经济整体增长。德拉吉看起来不太缺流动性,他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不断扩张的基础货币从银行赶向实体经济。”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语激起千重浪。当地时间6月19日,伯南克透露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退出QE3并在2014年中结束QE3。清晰的退出时间表引起全球市场激烈动荡,欧洲几大股指也纷纷下挫。

  这是上周最受关注的市场大事,可上动态内参头条。笔者这里无意就美国货币政策是否转向以及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过多置墨,倒是关注到欧洲的另一动向:在伯南克讲话之前,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在耶路撒冷的演讲中表示,欧洲央行在考虑进一步的非标准货币政策工具。

  尽管没有明说,德拉吉的讲话应可看作是对市场猜测货币政策是否转向的回应。在6月初的时候,德拉吉曾经明确表态说货币政策同样是复苏的驱动力,只要有必要,欧洲央行将维持宽松。尽管他的说法与担任欧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德国央行行长的魏德曼不同,魏德曼6月18日仍表示,欧洲央行管委会一致认为货币政策不能解决危机。

  德拉吉讲话的几个要点值得关注:欧央行将以开放性态度考虑非标准货币政策;欧央行手中仍握有备选政策;货币政策再度发挥引导作用,央行在减轻银行融资压力方面还能做出更多努力等。他的非标准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引入负存款利率、实施进一步的长期贷款业务以及调整抵押品框架。

  尽管德拉吉持开放性的说法仍延续近段时间他的态度,但在美国明确退出之际再次重提,给人一种底气不足的感觉。他多次明确对市场表示他的手段多样,但似乎安抚市场的用意多于实际。他更应该多听听魏德曼的话。

  负存款利率的设想非常大胆,但实际效果可能事与愿违。这意味着欧洲央行将向商业银行存放其处的隔夜资金收费。欧洲如果想继续宽松,利率调整空间其实非常小。自去年7月开始,欧洲已将存款利率降至零。关于负利率的尝试,之前丹麦曾经有过类似操作,短期曾起到阻止外部资金流入的作用,但对经济的作用并不大,反而给银行带来极大压力。欧央行实行负利率,同样会给银行业带来压力:可能造成盈利下降,为抵消盈利影响,银行或提高利率;货币市场基金可能陷入困境;社会囤积资金,进而降低流动性。

  有舆论认为,欧央行想以负存款利率摆脱“零利率”的约束,进而引导银行将更多流动性转移到更高收益率的资产,从而拉低银行间利率、现金工具的短期收益率或降低主权收益率。这是假定中的逻辑,欧央行此举能否起到释放流动性的目的,仍值得讨论,因为从某种程度上看,负存款利率对银行而言都是一种成本的增加,银行极有可能以提高贷款利率应对。

  德拉吉尽管重申以开放性态度考虑非标准货币政策,但这一表态背后透着谨慎。在分析德拉吉货币政策的选择时,我们是不是也该分析这一处于原点的问题:欧洲是不是面临流动性问题。前年与去年2月份,欧央行已连续两轮三年期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向金融机构注入逾1万亿欧元流动性。在德拉吉讲话的前一天,欧洲当地主流媒体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受访的22位交易商中的19位预计,至少第三季度末之前过剩流动性将一直高于2000亿欧元。6月17日当天的过剩流动性约为2950亿欧元,市场利率低于欧央行0.5%的再融资利率。看起来市场并不太担忧流动性。

  与这一数据有些反差的是欧洲经济数据。欧央行在6月初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将欧元区2013年经济增速预测从3月的-0.5%下调至-0.6%,2014年经济预测从增长1.0%略微上调至增长1.1%。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魏德曼“货币政策不能解决危机”的说法。

  欧洲或正在陷入流动性陷阱,而走出陷阱的根本办法是发展欧洲的实体经济,促进经济整体增长。德拉吉看起来不太缺流动性,他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不断扩张的基础货币从银行赶向实体经济。负存款利率能做到这一点吗?

  (作者系本报总编辑助理)


(责任编辑:魏京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