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随着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旱情进一步加剧,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分析人士指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承受着超储下降、监管趋严、被动去杠杆以及机构预期变悲观等多项因素的压力,预计在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立场的背景下,6、7月份的市场资金面形势不容乐观。
大行也借钱交易再延迟
昨日,银行间市场“钱荒”愈演愈烈。以往作为出钱方的大型商业银行也进场借钱,导致到下午既定收市时间,市场上依然有部分机构未能轧平头寸,银行间本币系统因此被迫延长交易半个小时。这已是近期第二次出现类似情况。
数据显示,19日银行间市场各期限回购利率全线大涨。其中,隔夜加权大涨221BP至7.87%,7天回购加权大涨144BP至8.26%,14天品种大涨175BP至7.94%,21天和1个月品种涨幅均在70BP左右。隔夜、7天、14天回购的盘中最高成交利率均超过10%,隔夜品种更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15%。另值得一提的是,当日4个月、6个月和9个月等品种均出现成交,显示短期资金供给稀缺背景下,机构不得不寻求拆入更长期限的资金。
对于当日资金面紧张态势加剧,一位银行交易员表示,“主要是因为四大行也开始借钱,而且下午两点半之后几乎无机构出钱”。该交易员还称,“昨日某股份制银行在线下按8.5%的成本狂收同业存款,使得线上资金减少很快。”
“钱荒”或延至7月份
5月份以来,我国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快速趋紧,紧张程度和持续时间为近年来所罕见。综合多家机构和分析人士的观点认为,近期市场流动性骤然紧张的成因可归结为几方面因素:
首先,超储率低企,大大降低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边际承受能力,估计金融机构超储率5月末已经下降至1.5%左右。
其次,今年以来,为强化风险管控、化解金融潜在风险,相关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系列监管政策,在短期内放大了市场资金需求。第一,6月底之前,银监会将针对8号文的落实情况展开检查,部分银行将表外非标资产转移至表内同业资产,直接挤压同业拆借额度;第二,外管局要求商业银行根据外汇贷存比补充外汇头寸,期限为6月底,这部分头寸补充将收缩银行间资金约2000亿元;第三,监管层严查虚假贸易,令热钱流入放缓,5月以来外汇占款增长大幅下降;第四,债市新规禁止理财账户与自营账户关联交易,季末理财续接难度增大,机构需提前准备头寸,更是加剧了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波动。
再者,上述因素叠加商业银行年中考核,令银行体系流动性在理财端和存款端双双承压。
最后,在资金面持续吃紧的同时,央行始终保持中性政策立场,强化了机构对于未来资金面的悲观预期。
申银万国分析师进一步指出,历史上看,半年末并非银行超储率最低的月份,反而是7月由于补缴准备金、财政存款上缴以及银行分红等,造成超储率继续降低。因此,预计资金面的紧张趋势将至少延续至7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