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排队上市需五年——浙企:恋战还是转移

2013年06月13日 09:32   来源:浙江日报   夏芬娟

    历时半年的在审IPO财务大核查已经临近尾声,此前的近900家拟IPO企业,如今已经有260多家选择了撤会,1/4拟上市企业黯然退场。

    据统计,这200多家退场的企业中,浙江有36家企业明确撤会,其中主板、中小板19家,创业板17家。

    一边是依然热情的A股IPO,另一边却是越来越狭窄的IPO通道,IPO“堰塞湖”如何疏导?这正成为当下资本市场的一个热点和难题。

    撤会多无奈

    在浙江选择撤会的企业中,包含了电子、服装、化工制造等各大行业。

    为什么要撤?当看到越来越多的拟IPO企业在IPO财务核查中选择中途退场,场外观望的企业们无不带着同样的疑惑。

    业绩下滑、存在或多或少的财务造假成本,或成为其中多数企业撤会的“硬杠杆”。一家撤会企业的负责人透露,以往,一些企业为了应付报会中途出现的临时业绩下滑,不排除个别会通过财务上的“修饰”来“蒙混过关”,但是严厉的财务核查制度让这些企业和相应的发行机构有了“禁忌”。

    同时,财务核查的高成本和成功发行的低概率,也让一些企业选择暂时退场。一家撤会的浙江电子制造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繁琐的材料补充正让券商和企业都在疲于奔命。如约谈客户环节,以前券商一般约谈前十大企业的供应商即可过关,但现在为了确保财务数据真实,大大提高了约谈客户的覆盖比例,一般在前20名到50名不等。而往往企业的供应商遍布全国甚至全球,这就大大增加了补充材料的财务成本和时间成本。

    但记者采访发现,也有一些中小企业非自愿撤会。

    “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是发行机构明确要求我们撤会。”杭州一家科技型企业的负责人甚是迷惑地回应记者,公司的业绩今年是增长的,基本的条件还是具备的。

    券商为何无故要求企业撤会?财通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何斌辉分析,这是券商出于“保重点”项目考虑。何斌辉介绍,按照现有的保荐制度,两个保荐人只能推荐一家企业,为了提高过会的概率,同时也为了降低成本,券商不得不选择性地“保大弃小”。而浙江一些创业板公司一般规模较小,被大型券商“放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仍恋战A股

    撤会后怎么办?记者连续采访几家浙江企业,其负责人仍然明确表示还会“重新再战”。

    “最快今年三季度就会重新上报材料。”一家从事电子制造的浙江撤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上次是去年3月份上报的材料,已经排了一年的队,而且本身业绩没有问题。其实撤会与财务大核查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无奈遇上二股东欲出售股份的问题。而按照证监会规定需要完成股权变更后才能重新上报材料。

    “没有考虑过其它途径,还是首先A股。”上述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强调。他的态度具有代表性。对于海外上市,无论企业还是发行券商,积极性依然不是特别高。

    “不管是港交所还是海外其它交易所,一方面是不熟悉,另一方面也大概匡算过成本,还是会首选A股。”上述撤会的绍兴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确实是A股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还有一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港股上市没有A股那么严苛,但也存在“隐形门槛”,如表面上看港股对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门槛是1000万元,但实际内部标准也在3000万元左右。

    转移是趋势

    对浙江企业蜂拥在A股IPO这一座“独木桥”上的现状,省金融办也有意进行疏导,希望企业考虑到现实条件所限,建议考虑转道港交所等市场上市,还有一批也可以通过新三板、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先挂牌等。不久前,省金融办还特别小范围召开过一次撤会企业的协调会,并邀请证监会、港交所负责人进行现场对接。

    “现浙江已报会、在辅导及准备资料的企业超过200家,按照以往每年平均30多家的发行速度,发行完也要5年之后了。”省金融办证券期货处负责人介绍,所有的企业IPO都“死守”A股不是明智之举。

    “其实追根溯源,企业转战海外市场热情不高,根本原因还是PE和股东都不太满意这些市场的估值。”安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黎志光告诉记者,国内一些PE机构此前购买股份的成本市盈率就在10倍左右,如果在香港上市,平均估值也就10倍,PE机构的成本都无法回收,而且退出渠道也不是特别通畅,热情不高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黎志光也告诉记者,港股发行一方面时间可控、另一方面增发门槛较低等优势会在未来几年里吸引一批浙江企业。他透露,从去年12月财务大核查启动以来,几乎还没有一家国内企业在港股上市,但是他已经有几家浙江企业在接触,主要以消费和医药企业为主,因为这两大行业在港股的估值与A股市场比较接近。

    新三板现有的流动性和成交量,与IPO的财富效应相比,也让多数企业觉着“食之无味”。对此,何斌辉提出的建议是,如果能将新三板挂牌企业与优先IPO发行相关联,不仅能够疏导一大批企业转道三板,而且还能激发出新三板市场的活力。

    并购重组尤其是借壳也成为企业上市的“第三条路”。5月26日,浙江绍兴的上峰水泥通过借壳*ST铜城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就是一个案例。而从资本市场上优质“壳资源”的股价异动中,也依稀可见上峰水泥这样的借壳行为正在“暗潮涌动”。

(责任编辑:华青剑)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