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位于西直门南小街的“荣大”打印店,出入的大多是与IPO财务核查业务无关的人。就在今年3月,由于离证监会不远,这个为拟上市公司打印材料的打印店,曾经一席难求。打印店所在的宾馆房间,此前也被改造为拟上市公司的临时会议室、工作室,如今已恢复常态。5月31日晚9时,是证监会接收IPO自查报告或终止审查申请的截止时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一度排队等待IPO的935家企业,已有近30%企业以各种原因被“终止审查”。
顺峰等269家企业“撤离”
北京人熟悉的京客隆,不仅是社区周边的超市,也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京客隆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撤回发行A股的申请文件。这也是H股首家欲回归A股的零售企业,二度冲刺IPO未果。
京客隆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中称,因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经营环境处于低谷徘徊时期。同时,京客隆集团2012年盈利明显下降,且公司的近期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值,公司决定不再继续推进发行A股事宜,并已向证监会提交申请,撤回发行A股的申请文件。但“撤回发行A股申请对京客隆集团及财务状况并无任何不利影响,公司将在日后继续审视自身情况以考虑重新启动A股发行事宜”。
像京客隆一样,不少曾备受投资者关注的企业加入了撤单行列:归真堂、中国建材、中海信托、首创置业、大连银行、爱婴室、拉夏贝尔、千禧珠宝、广汇汽车等,统统撤离。其中,四闯证监会发审会并且已经成功于2012年7月过会的神舟电脑,最终还是没能跨过财务核查这道坎,倒在了IPO大门之外。
昨天,记者在证监会公示的数百家企业表格中,还发现了“北京嘉和一品”、“顺峰饮食酒店”、“净雅”这些北京人熟悉的餐饮品牌。上述餐饮品牌IPO申报此次全部“折戟”。根据证监会公示的表格计算,目前沪深两市已有269家企业的IPO申请被“终止审查”,占此前全部935家排队企业的28.77%。
业绩下滑或掺水致撤单
“很明显,顺峰、净雅这些都属于高端餐饮企业,去年以来受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求,不少都出现了业绩下滑。”中信建投分析师刘杨表示。此外,餐饮类企业很难计算收入和成本,作为原料的市场菜价每日涨跌、变化较大,餐饮业收入难以用发票简单计算。
自浙江世宝2012年11月2日上市并遭空前爆炒后,A股市场迎来了新股发行“空窗期”。虽然此前证监会多次公开澄清,新股发行并未停止。但实际上,A股市场已有7个月没有新股上市。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股发行财务核查未完,成为新股无法顺利发行上市的一道门槛。
今年1月8日,证监会正式对外宣布进行IPO财务核查,这场被称之为“史上最严”的财务核查,一度成为暂停市场扩容、挽救大盘重心下移的标志性行动。
从终止审查的企业数据可以看出,创业板的终止数量最大。
“要在创业板上市,至少须满足其中一个条件。”招商证券相关负责人说,企业要么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要么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
“因为创业板的发行条件中明确要求业绩增长,一旦出现下滑,哪怕只下滑了1%也得撤回材料,所以创业板的撤回率很高。”一位保荐机构相关负责人透露,主板和中小板没有这样的硬性条件,所以有不少创业板公司都是因为财务核查发现了问题而撤回申报材料。
上周,证监会公布两起惊天大案:新大地和天能科技,这两个拟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掺水量占到近50%,其中一个甚至已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审核,在媒体实地调查并提出质疑后,迫于压力撤回了IPO申请。这两个案例也从侧面印证了,269家主动撤回IPO的拟上市公司,确实存在企图通过造假上市的情况。
IPO最快7月下旬重启
中信建投分析师刘杨透露,近期证监会第十五届主板发审委已成立,通过财务核查已剔除了一大批问题IPO企业。券商业内普遍预测,IPO开闸只剩时间问题,最快可能7月底前后就可开闸。
分析人士认为,已经过会的和已预披露的企业在今年完成发行的概率最大。根据证监会发布的数据,目前共有666家在审IPO企业,其中83家已过会,已预披露41家,处于反馈意见回复阶段345家,处于初审中的有197家。
对于IPO重启对市场的影响,多家机构分析师认为,IPO重启肯定会对股指上行形成重压,但市场一直都在消化这些信息。部分机构认为,在中国经济复苏态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市场应该没有系统性的重大机会,只存在结构性行情。反对者则认为,“IPO重启对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有也可能是心理层面的”。
“尽量少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市场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表示,从历史情况看,暂停IPO确实能起到短时间的“利好”作用,对缓解当前不断盘整的市场可能会是一剂“强心针”。但事实上,如果中国经济基本面不走稳,即使用行政手段调整发行节奏,也未必能对市场改观起到根本作用。
相关新闻
两家中国公司
5月在港IPO
2013年5月,中国企业IPO依旧低迷,根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5月份只有2家中国企业实现IPO,上市地均为香港主板,合计融资为28.66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4.33亿美元。由于4月份没有上市企业,所以与3月份相比,上市个数持平,融资额却大大提升;而与去年相比,上市个数只有去年同期的1/11,但融资额却高出去年同期融资额31.6%,主要是因为上市的两家企业银河证券和中石化炼化工程皆为实力雄厚的巨型企业。
在目前IPO整体环境低迷、首发上市融资受阻、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VC/PE)退出渠道缺乏的多重压力下,不少“终止审查”的企业项目转向并购重组之路,拟借壳上市。但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首发融资渠道畅通,拟上市企业通常不会选择借壳上市,因为借壳上市不像IPO可以很快获得融资,同时还要支付高昂的买壳费用。
如今,拟上市公司首发融资受阻但仍有融资需求,其VC/PE股东也需要寻求退出渠道,因此寻求以并购重组方式借壳上市,成为部分拟上市企业当下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