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双反”不利于中欧经济复苏

2013年05月27日 07:13   来源:科学时报   ■ 许凯

  “欧洲经济亟待复苏,而中国被视为欧洲经济复苏的引擎。中欧之间又不存在大的战略冲突,中国一向视欧洲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贸易的围堵除了解决小部分群体的小部分利益外,对中欧大局没有帮助。”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5月24日上午在瑞士苏黎世参加经济金融界人士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贸安排“两个轮子一起转”,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他在谈到美国TTP、美欧TTIP等谈判时说,任何有利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地区经济融合的合作中方都持开放态度,“只要其遵循多边贸易规则,秉持开放、包容、透明原则,我们都乐见其成”。

  李克强总理讲了一个既简单又明确的态度:中国是全球自由贸易的拥护者,支持任何遵循多边贸易规则的谈判与合作。站在这句话的另一面理解,李总理讲话的焦点在于:中方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笔者以为,“任何形式”的第一层意思是,欧美尤其是欧洲近些年频频玩起的“双反”调查,比如近期发起的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就是一个错误的范例。这些举措的实质是中欧贸易热战,双方就对方的贸易要害发起制裁,这对双边贸易深度合作的经济体而言,最后的结局必定是两败俱伤。

  这是个浅显的道理。“双反”的假定是,贸易对手国(或经济体)以贸易补贴或降低价格的方式进行倾销,进而影响到本国(或经济体)的相关产业。这个假定的前提是,贸易双方生产着类似甚至相同的产品,且双方没有经济与资本上的深度合作。而在欧洲针对中国的“双反”案例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更为复杂的情况。

  比如光伏产业,中国的光伏出口尚处于低端状态,而且不少企业是欧洲本土企业的产业转移,打击中国光伏的后果是既未能有效地保护欧洲产业又客观上提高了欧洲消费者的生活成本,甚至影响到欧洲的相关产业。这从近期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可见端倪:首先英国站出来替中国企业说话,其次欧洲20多个国家700多家光伏企业1024名企业高管联署反对。

  笔者上述分析还没考虑贸易对手国的报复等因素。先搁下这点,再看“任何形式”的第二层意思:美欧TTIP等类似的贸易谈判,会不会对现有的多边贸易规则形成挑战。中方没有明说,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是,美国在亚洲推动的TTP以及在欧洲推动的TTIP,其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变种——美国试图以区域性的贸易机制来代替世界贸易组织体系。尽管从经济层面看,这一战略未必能够很好地得以贯彻,但从政治角度,美国借贸易围堵中国的意图也很清晰。美国企图借TTP和TTIP制定新的贸易规则,弱化世界贸易组织,弱化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的地方组织。

  美国的这些举措,肯定会对多边贸易规则造成冲击和挑战。欧洲在这些方面的态度尤为重要。站在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的角度看,欧洲有与美国接近并达成协议的现实基础。美欧经济同处于衰退阶段,经济复苏的压力很大;同时,双方又不可避免地把诸如中国在内的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列为主要贸易对手而加以防范。这是欧洲靠近美国达成协议的前提。

  然而,欧洲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欧洲如何解决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系。美欧之间的贸易协定,要不要与其他贸易伙伴共享?如果不共享,又将要承受什么样的后果?这些讨论的前提是,世界目前已处于贸易一体化的大市场,中国与美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又是德国除欧盟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些现实意味着,所谓的贸易围堵除了用着眼于短期利益和政治筹码解释外,并无太多实现的可能。

  而其害处却显而易见。欧洲经济亟待复苏,而中国被视为欧洲经济复苏的引擎。中欧之间又不存在大的战略冲突,中国一向视欧洲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贸易的围堵除了解决小部分群体的小部分利益外,对中欧大局没有帮助。中欧贸易摩擦,不利于双方的经济复苏。中欧应加强贸易合作与谅解,减少贸易冲突与摩擦,宜将眼光看长远,不可意气学他国。

  (作者系本报总编辑助理)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