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交易日,美元指数重归强势,仅用了2根大阳线就几乎收复了4月以来的连续跌幅。对于其他非美货币而言,跌幅则是“不堪回首”。其中,日元 4年来首度跌破100大关;澳元则创11个月新低,跌破平价水平;欧元和英镑也分别跌破1.30和1.53关口。
显然,美元指数大幅反转的“导火索”是市场关于美联储有意放缓量化宽松速度的传言,而素有“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Jon Hilsenrath随后的文章则进一步“助燃”市场预期,因为自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以来,Jon Hilsenrath俨然成为美联储与外部政策沟通的“媒介”。这促使市场在经历前期的混沌期后再次形成“退出量化宽松”的一致交易逻辑。
虽然,目前很难判断美联储即将退出量化宽松的传言是否属实,当下交易逻辑延续性是否牢靠,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元的价值必然是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时间和方式密切相关,市场相关预期的变化将成为推动美元中期走势的关键因素。而美国经济优势导致的货币政策“差异化”优势将逐步显现,利于美元是大方向。
二季度初,美国一些重要经济数据出现反复,致使美联储对于退出量化宽松的讨论不如市场预期强烈。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年初以来,就业以及房屋市场的改善趋势从未停止,若能继续复苏,相对优势将愈加明显,美联储退出刺激政策只是时间问题。
一方面,美国失业率已经降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7.5%,且今年前4个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月度均值达到19.57万,接近美联储20万的目标。另一方面,美国房屋市场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房屋抵押贷款迟缴率与违约率稳步下行,成屋与新屋销售也保持温和增长。此外,即使经济数据的反复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退出,但提前与市场进行退出政策沟通,也有助于美联储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并更好地消除不确定性对市场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如果一切顺利,9月的货币政策会议将是公布退出刺激细节的关键时点。显然,美联储分步骤退出是大概率事件。首先,放缓资产购买速度必然是美联储的第一步,可能从目前的850亿每月购买规模降至450亿再降至250亿,直至停止购买。其次,放缓并直至暂停目前的到期债券资金再投资计划。再次,抬高短期利率,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最后,逐步出售美联储所购买的资产组合,不过,持有到期也是可能的选择。
总体而言,美国经济优势导致的“差异化”货币政策优势是今年外汇市场的主线。在欧元区 、英国 、澳洲等经济体纷纷因为经济、债务危机或其他原因加大或保持宽松政策的时候,美国宽松政策隐含的退出预期,甚至是兑现,都是支持我们在大方向上持续看好美元的动力。当然,欧洲债务危机“间歇性”特征未改,不确定性也是支持美元的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