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研究称私募基金合伙人分家后业绩未必美妙

2013年05月23日 09:36   来源:文摘周报   

  在4月份出走重阳投资之后,莫泰山在5月份另立了门户,其不少旧部也前往投奔。私募史上的分家案例,如今又添上了一桩。不过就在这一时间,有基金研究机构发布研报表示,从历史上看,明星私募在分家之后未必还能有不错的业绩。

  莫泰山再度创业

  近期,原重阳投资总裁莫泰山出走重阳投资自立门户一事被基金业广泛关注。在4月份离开了重阳投资之后,莫泰山的名字于前几日出现在了工商局的网站上。

  上海市工商局网站显示,上海博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7日拿到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为莫泰山,注册资本3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实业投资等。

  作为基金界的重量级人物,莫泰山曾经担任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总经理,2010年9月加盟重阳投资,担任高级合伙人、总裁。在重阳投资两年半时间里,莫泰山与重阳创始人裘国根一起将重阳投资的资产管理规模扩至百亿元。今年4月,莫泰山宣布离开重阳投资。离开重阳投资一个月后,莫泰山的博道投资问世。和重阳投资一样,博道投资仍然可见交银施罗德基金的影子。据悉,博道投资股票投资负责人将为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某明星基金经理,该基金经理具有多年投资管理经验,去年其管理的基金业绩居于市场前列。

  而博道投资另一位核心人物沈斌也具有交银施罗德背景。沈斌曾任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销售总监、专户理财部总经理,在重阳投资时期为投资合伙人、总裁助理。“后续可能还有一些人要走,主要是重阳投资市场部门一些原交银施罗德基金的人。”一位知情人士称。

  据悉,莫泰山对于自己的第二次转会可谓雄心勃勃,博道投资发展模式不同于多数私募机构,除了股票投资外,博道投资正在建立债券投资团队。“不仅仅是一家做投资的私募,而是要打造成一个财富管理平台。”上述人士称。

  私募分家后 业绩未必美妙

  就在莫泰山踌躇满志之时,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研报称,私募在分家后的业绩未必都能风风光光。

  2011年年初粤财合赢基金经理刘鹰便离开合赢,成立了上善御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且将合赢管理的产品改名为春天1号带入新公司。刘鹰管理的春天1号成立于2010年8月,在分家前的2010年至第2011年年初,春天1号排名属于前四分之一。而2011年的业绩排名业内前1/2仍属于中上游。2012年业绩处于下游。春天1号今年以来在905只产品中排名205。

  2012年3月,合赢另外一位投资经理曾昭雄离开合赢,在深圳组建了明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中成立于2009年6月的明曜精选1期,是曾昭雄从合赢离开带走的产品之一。明矅精选1期在2010年取得8.76%的正收益,2011年亏损11.38%,均排名前1/2。分家后,明矅精选1期在2012年取得0.84%的收益,位于排名后1/2。不过今年以来,明矅1期取得17.82%的涨幅,在统计的905只产品中排名86。如今明耀做得不错,但2012年也经历了一个业绩下滑的过程。

  唐雪来的例子或许更加有代表性。唐雪来曾是著名私募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总监,同时也是新价值1期的基金经理。作为2009年私募界榜眼,他取得了156.66%的收益,风光无限。2010年6月唐雪来带着各种耀眼的光环离开新价值,成立了自己的财富成长,成立的第一支产品财富成长1期2011年跌幅20.12%,2012年跌幅11.93%,在业内排名落后。

  从金中和投资公司出走的邓继军也是一个例子。邓继军管理的金中和西鼎在2008年取得20.08%的正收益,位列传统股票类私募的状元,使得邓继军在2008年一举成名;但在2009年股市走出大幅反弹时,沪深300涨幅96.7%,而同年金中和西鼎仅涨幅36.7%。邓继军在2010春节前后离开金中和,成立了泰达鼎晟。泰达鼎晟1期成立于2011年11月,在2012年统计的756只产品中排名504,今年以来在统计的905只产品中排名486。分家后邓继军管理的产品业绩表现只属于中游水平。

  频频分家为哪般

  对于私募基金公司频频分家的原因,有人认为主要源自三个方面:

  一、合伙人个人发展诉求。这是引起私募分家的直接原因,并且越是知名的私募基金公司,核心人物分家的概率就越高。如合赢投资多年来积累了较好的声誉,而公司先后有两位核心人物自立门户。说到底,知名私募基金公司的核心人物由于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投资理念不合。私募基金公司的合伙人需要具有相同的投资理念才能够长久合作。例如,信奉长线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可能难以和一个短线交易员长久合作,反之亦然。除了大的投资理念不合,在风险控制上存在分歧也是导致私募分家的原因。

  三、业绩变动。私募基金公司的发展和投资业绩紧密相联,无论是因为合伙人寻求更高的职业发展,还是投资理念不合,业绩始终是私募基金分家的主要原因。私募基金业绩较好,公司发展处于鼎盛期时,核心人物往往笼罩在光环之下,此时会有更多的个人发展诉求;而当私募基金业绩停滞不前,投资理念相左的矛盾就会凸显,也会增加分家的可能。多起私募基金分家发生在2011年,无疑和低迷的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投资者需谨慎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私募基金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基金经理及其背后的投研团队。私募分家后,基金经理往往会带走几只自己管理的产品,但也可能会有一些老产品留在原来的公司。一旦出现这类情况,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两难选择:是留在原来的私募基金公司,还是跟随离开的基金经理?

  有人指出,投资者若决定留在原来的私募基金公司,实际上是选择了跟随新继任的基金经理,这时,投资者需要仔细考察继任者的过往业绩、投资风格等。而若决定跟随离任的基金经理,则投资者需要仔细考察原基金经理在取得良好业绩的同时,私募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提供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因为某些基金经理仅仅依靠研究报告和亲自调研,就可以取得良好业绩,而有些基金经理良好业绩的取得则依托于公司豪华的投研团队的支撑。由于创业初期可能难以构建起同样强大的投研团队,业绩难免出现波动。记者 陶炜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