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低迷,降息当道。一项数据显示,5月10日斯里兰卡和越南央行降息行动之后,2007年6月以来,世界范围内央行降息数量达到了513次。也就是说,平均每4天,就有一国央行宣布降息。
降息如今已经成了全球应对经济危机的首要手段。经济危机一般都是由需求不足引起的,首先是消费需求不足,进而投资需求不足,继而进一步消费需求不足。如此循环就演变成了经济危机。而降息能促使人们更多选择消费而非存入银行,进而刺激消费需求,以解决经济危机。
不过,降息这种曾经屡试不爽的方法,如今似乎有些失灵,甚至是屡战屡败。500多次的降息,甚至一些国家都进入了“零利率时代”,也没能让这轮始于2007年的经济危机完全解决。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低利率时代下,特别是再降空间与效果都相当有限,更有专家提出,全球经济需要创新出更有效的猛药。
显然,经济危机已对降息产生了抗体,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降息的痴迷。不过,中国似乎是个例外,在全球513次降息中,中国仅贡献了7次:2008年降息5次、去年降息2次。就算今年全球的降息浪潮纷至沓来,中国仍旧岿然不动。而在2010年到2011年间,中国央行还有5次升息。
实际上,中国央行近年一直在奉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降息这种工具也被视为一剂不可多用的猛药。尽管降息可能让经济急速复苏,但带来的通胀等问题,又很可能为下一次更大的危机埋下伏笔。而中国当下也正处于降与不降的两难处境:如果降息,政府严控的房价的努力,恐怕将会付之东流,物价也会随之高企;如果不降,对外形成的利差会导致热钱压境,影响中国自身经济发展。
如今,全球经济体酷似竞争性的降息加量化宽松政策,已经让在去年曾一度负增长的外汇占款再次连续数月高企。不少专家由此判断认为,中国将再次进入降息周期中。
“不过,再次降息绝不是最近。”就算是坚定的降息派,也不得不承认降息的难产,毕竟这个动辄就将数千亿资金注入市场的决定,势必会引起物价上扬。数据显示,曾一度回到“1时代”的CPI,在4月份重返2.4%,也印证了此前央行报告中提到的“今年通胀有可能反弹”的隐忧,同时也让降与不降的抉择变得更加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