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债市进入深度排查期 定价机制酝酿变革

2013年05月10日 07: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张莫 吴黎华

  此前央行部署的各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自查已经接近尾声。《经济参考报》记者9日了解到,在此次自查中,交易对手名单制管理以及对于交易价格偏离度的问题成为了此次自查的重点。另一方面,随着来自监管部门对丙类户监管的层层加码,企业债的发行定价方式也正面临变革。

  4月24日,央行召集各商业银行召开内部会议,要求各银行进行一次相关业务的集中内部清理。5月10日前,各银行要报送此次内部清理的结果,在集团内部凡是涉及债券交易的基金、保险等,都要报送。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此次会议之后,各大银行均按照央行要求进行了自查。据一位国有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透露,这次自查非常广泛,债券承销、债券交易和债券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在自查的范围内,检查重点包括交易价格偏离度和交易集中度。“目前,还没发现有员工涉案的问题。”该人士表示。

  “在交易集中度方面,主要是强化交易对手机构的名单制管理。”该人士指出,交易对手名单制过去一直也有在实行,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不够严格,名单更新和调整不够及时,而这次自查强调了未来要实行更严格的名单制管理。另一方面,交易过程中是否出现较大价格偏离度也是自查的重点所在。“价格偏离度较大的交易,往往会有问题。”沪上的一家券商的固定收益部的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除了银行之外,各家券商的自查活动也已经进行了数周。《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一家券商固定收益部的负责人处了解到,此前证监会已经要求各证监局辖区内的券商进行了自查,主要集中在丙类户持仓方面,各证券公司已经提交了自查报告,但监管部门目前尚未有进一步的监管要求下发。记者了解到,很多机构甚至把去年的交易都一笔一笔翻出来检查,和一个交易对手有非常频繁的交易,将在重点检查之列。记者了解到,各地证监局将选择一些交易比较活跃的券商进行现场检查。

  自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监管部门掀起了一场席卷银行、券商、基金等各个债券市场参与者的核查风暴。债券市场一时“风声鹤唳”。一家位于北京的券商交易员对记者说,一些以前债券交易很活跃的券商,比如民生证券、宏源证券等,已经基本把代持、过券等停掉。“以前大家都很忙,现在都闲下来了。”该交易员开玩笑说。

  一位交易员对记者坦言,从表面上看,最近市场比起4月份稍微有所恢复,更加平稳,但是这次的债市核查风暴对大家的心理有影响。“大家还是有些担忧,不知道下一步监管层会不会还出台什么新的政策。”他表示。

  继暂停信托产品、券商资管、基金专户等三类机构开立银行间账户后,5月7日,中债登下发了《关于非金融机构法人债券账户暂停有关业务的通知》,要求各结算代理人(具备结算代理资格的商业银行),从当日开始,非金融机构账户除卖出、履行未到期结算合同、转托管已经持有的债券之外,暂停办理其他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意味着丙类户手中的存量债券,只准卖出而暂停买入。应该是一种暂时性的过渡措施。从目前来看,全面取消其交易主体资格,要么提高准入门槛、限制交易权限,丙类账户将面临重大的变化。

  实际上,除了规范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的规范也已经开始。另据媒体报道,4月底,发改委以窗口指导的方式,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债的发行定价方式,拟逐步取消“协议定价”的方式,未来全面改为“簿记建档”,这将令企业债的发行方式更加透明和市场化。


(责任编辑:蒋柠潞)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