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市场化尴尬:这边床位告急 那边空置四成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

养老市场化尴尬:这边床位告急 那边空置四成

2013年04月15日 06:54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政府应广撒“胡椒面”

    NBD:现在养老各方面形势都比较严峻,从养老机构建设来看,您认为政府应该如何做呢?

    闫青春:各级政府不仅要加大投入,还要改变资助的投入方式和经办方式,转变政府职能,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

    所谓民办公助,就是用政府的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来办养老机构。比如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出台了一些政策,资助社会建设床位,北京每张床位资助1.2万~1.6万元,上海资助2万元,这样相当于政府用原本建设一张床位的钱,来资助社会建设更多张床位,使得政府有限的资源发挥放大效应。

     NBD:目前政府在鼓励养老机构建设方面的投入与扶持政策不算少,为什么难见成效?

    闫青春:政府办的养老机构既帮助盖房,又补贴运营经费,与民办养老机构相比,几乎是零成本竞争,形成了不平等的二元竞争体制。

    现在还出现了新情况,由于享受大量的政府资源投入,公办养老机构越办越奢华,导致真正需要扶持的老人,因支付不起高额费用,越来越难以进入公办养老机构。另外,从政策源头上看,虽然有相关政策的出台,但是真正落地的不多。

    养老不能全靠政府

    NBD:按您所说,公立养老机构过多的资源优势,反而是阻碍了养老事业的扩大发展,如何进行变革?

    闫青春:从改革的角度来看,第一是政府的资金应公平地资助社会力量,帮助社会力量解决问题;第二是公办民营,通过改革改制,盘活之前公办养老机构的存量;第三种是公建民营,在建设中由政府出大头,负责检查、监督,真正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并向社会力量招标。

    在发展增量的时候,政府应把持住一条,政府不办或者少办,尽量发挥社会力量;另外,对现有公办养老机构明确改制、改革,政事分离,推向社会,使现有的存量发挥更大的效应。

     NBD:现在一些网友在网上提出“以前养老靠政府,现在养老靠自己”的观点,您怎么看?您认为政府在养老上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闫青春:从经济收入保障的角度,过去我们都是子女赡养老人,但是,计划生育之后,独生子女增多,赡养老人的压力较大,因而政府设立了养老保障,提出为老年人发放养老金。

    从养老服务保障上来看,在经济收入领域政府应给予充分的保障,在服务领域应该把服务当商品,按照市场规则去运行。

    养老不能完全靠政府。我们整个养老保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都是由政府、企业、集体及个人家庭共同承担。如果说政府不管养老了,就有问题。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

    养老院存在“公私”贫富不均公立机构需回归市场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由于受高龄、失能、空巢等因素影响,机构养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北京是我国社会老龄化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具有代表性。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

    一床难求与公办民办无关

    NBD:我们了解到,北京的一些公办性质的养老机构都是一床难求,而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却无人问津,为什么呢?

    李红兵: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简单地以公办和民办来区分,不论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都有一床难求,或无人问津的情况。比如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一福),是大家讨论的公办一床难求的焦点,准确地讲,一福并不是标准的养老机构,而是社会福利机构,以前只接受国家优抚的老人,接收政府兜底的服务对象,它所有的人员、运行本身都享有政府补贴。但是,这些年已经向全社会开放,开放后入住老人实际上享用的是之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价格。

    而位于昌平区的太阳城银龄老年公寓,是属于民营,在养老层面上也非常抢手,可谓一床难求。因此,一床难求和公办还是民办没有直接关系。

     NBD:那么,您认为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李红兵:总体来说,现在空床率比较高主要是集中在乡镇的敬老院,即原来的社会福利机构,目前面对的难题比较多。除此之外,另外一部分就是不能解决失能问题、区位较偏等,因而空置率也比较高。

    具体来讲,第一是跟区位有关,也就是所谓的就近养老的概念;第二是与服务能力有关,我们很多养老机构并不具备接收失能老人的能力,失能老人对于养老院的需求恰恰是一种“刚性需求”;第三是做好细分,找到自己的发展主题,通过独特的主题,吸引老年人入住。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