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出身有优势,但兴趣不大
“不少私募基金公司都出自公募团队,成立之初就是按照公募的模式来搭建的,因此私募基金公司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在操作层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一名上海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于私募基金公司来说,开展公募基金业务既是机遇,也有难度。
一方面,开展公募业务可以降低投资门槛,扩大资产管理规模。目前,信托类的私募基金的门槛大部分还是在100万元,也有部分门槛是50万元,但是300万元以下的名额最多50个。这样的目标门槛表明,私募基金主要还是面对高净值的客户。而公募基金的门槛是1000元,相对于私募基金来说小了很多,目标人群也广了很多,中小投资者都可以参与。
因此,私募基金公司如果发行公募基金,可获取更多客户,并扩大自己的资产管理规模。加上公募基金可以公开募集,在公开场合进行广告宣传,因而有利于扩大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另一方面,目前私募基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私募基金的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的提取,如果发行公募产品,虽然没有业绩报酬的提取,但可以带来一定的管理费收入。
但私募基金公司发行公募基金产品也有难度。
不少私募基金的营销团队人数相对较少,一般只有两三个人负责营销以及与渠道的沟通;而发行公募产品需要相对较大的营销团队。同时,私募的投研团队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位研究员,覆盖部分重点行业;但做公募时,研究团队要有较大的覆盖面。
事实上,真正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公司并不多,虽然其开展公募业务的准入门槛从“最近三年规模不低于30亿元”降为“不低于20亿元”,但由于大部分私募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都在5亿~10亿元之间,因此,符合条件的并不多。
从采访的情况看,一些符合条件的阳光私募短期内进军公募业务的意愿并不太强,远不如券商和保?险。
上海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前不久就表示:“我们以后会考虑开展公募业务,但是短期内不会。”另一家私募基金相关人士也表示,进军公募业务在投研覆盖、营销及系统等方面投入都比较大,“暂时仍不会考虑”。
不过,部分公募出身的私募还是对开展公募业务表现出兴趣,星石投资就对进军公募业务表现出较高积极性。“星石投资的主要团队都来自于公募基金,人才储备是现成的,不需要临时搭建。”北京星石投资总裁杨玲表示,他们将在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公募发行资格。
不过,在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彭晓武看来,私募基金公司做公募产品在交易方面可能面临很多限制。“比如仓位个股配置可能都会按照公募产品要求,这样可能会扼杀了私募的灵活性,丧失原本的优势。”
重阳投资总裁助理沈斌表示:“重阳投资这些年就是按照公募管理方式在运行,因此开展公募业务具备一定优势,但是否涉足公募业务还取决于市场是否配合,能否为客户创造利益。未来开展公募业务初期仍以公募专户业务为主,以高端人群为主要客户,目前也在联系后台系统的合作方,为开展公募业务积极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