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关于券商资管业务的各项新政和措施在行业内总是能赚足眼球。近期,业内的关注点就落在了“券商大集合产品停发”上。
事实上,今年2月18日证监会已发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正式稿,规定符合门槛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私募基金公司均可申请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并从6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业内人士认为,《暂行规定》的实施和大集合的停发同时实行,表明大集合的停发事实上是被公募业务取代。
43家券商集合理财业务
规模低于20亿元
目前券商资管产品分为大集合、小集合、定向理财和专项资产管理。被称为“小集合”的限定性集合理财产品,指的是产品规模在10亿元以下、客户数量200人以内、单个客户参与金额不低于100万元的理财产品。而“大集合”产品客户的参与门槛一般为5万元或1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77家证券公司中,半数以上券商的已发产品都以限定性的“大集合”产品为主,甚至有的券商从未发过“小集合”产品。
对券商资管来说,公募业务取代大集合提高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门槛。《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证券公司申请开展公募基金业务,须满足“资产管理总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或者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不低于20亿元”,这一实质性的规定将不少券商挡在门槛之外。信达证券研报指出,在大集合停发后,满足条件的大型券商将逐步申请开展公募基金业务进行替代,而不满足申请公募业务条件的小型券商将直接失去一项业务。
WIND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有77家券商发行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其中,34家券商的集合理财资产净值合计超过20亿元。资产规模排名前5位的券商分别是国泰君安资管、东方证券资管、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光大证券资管。其中,国泰君安集合理财资管规模超过200亿元;东方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光大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的集合理财资管规模超过100亿元;第一创业证券、安信证券、申银万国的集合理财规模超过70亿元。
另外,集合理财业务规模低于20亿元的有43家券商,包括西南证券、方正证券、东吴证券等等。
如果按照资产管理总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标准,会有更多的券商符合资格。事实上,目前很多中小券商青睐通道业务,其中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扩大公司资产管理规模。
截至2012年底,全行业受托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1.89万亿元,同比增长556.5%。符合200亿元要求的包括中信、国泰君安、宏源、光大、申银万国、华泰、东吴证券等。中信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国泰君安超过2000亿元,宏源和光大的规模约在1000亿元。
资管业务统一监管
再进一步
非限额特定集合资管计划停发对资管行业的竞争格局也产生一定影响。信达证券研报认为,证券公司资管业务与基金公司的竞争将进一步直接化。在证券公司获准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与基金公司之间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竞争将进一步直接化。特别是,证券公司与其持股的基金公司之间将产生较为直接的业务竞争。
同时,公募业务取代大集合使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进一步统一。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松柏认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或逐步向统一监管发展。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内理财产品实际上包括基金产品、商业银行产品、证券公司产品、保险公司产品、信托公司产品等,处于分割监管下的多极化状态。2012年下半年的一系列法规出台,使证监系范围内的资产管理统一监管已初具雏形,未来资产管理行业或进一步向统一监管发展。
小集合产品在长期指标上
略优于大集合产品 从去年资管新政落地以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设立、发行热情不减。以今年2月份为例,小集合产品成立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月份,券商资产管理人共发行集合理财产品49只,创新型产品依旧是主要发行品种,前期推广发行的产品在2月共有68只宣告成立,其中小集合产品成立数量创下历史新高。从资金募集规模来看,68只产品(分级产品分开计算)共募得资金约235.2亿元,发行规模仅次于2012年12月的238亿元。其中,22只大集合产品共募集资金153.75亿元,平均规模为6.99亿元;46只小集合产品募集资金81.44亿元,平均每只产品规模为1.77亿元。
WIND数据显示,目前有数据可查的115只小集合理财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3.5%。11只产品收益率超过10%,其中,东海精选2号和东海精选5号收益率超过14%;东方红先锋1号和中信贵宾6号收益率超过12%。另外,115只产品中,有11只产品收益为负。
今年以来,300只有数据可查的非限定性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02%,30只产品收益率超过10%。另外,有40只产品收益为负。总体来看,小集合产品的收益率与大集合产品相差不大。不过,国金证券研报指出,由于小集合产品中采用套利、保本、量化和定增等策略产品为代表的创新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比例高于大集合产品,使得小集合产品在平均收益率和收益波动区间等长期指标上都要略优于大集合产品。在长期的熊市背景下,这些以获取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创新型产品也在市场上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