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股票质押融资开闸 券商分羹百亿蛋糕

2013年06月24日 08:55   来源:中国证券报   

    经过周末的紧张系统测试,国信、中信、海通等证券公司今日推出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据测算,券商加入这一市场,不仅是行业又一重大创新,还将为其每年新增数百亿元收入。

    经过周末的紧张系统测试,国信、中信、海通等证券公司今日推出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据测算,2012年上市公司全年质押融资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银行、信托等机构合计承揽了近九成业务。券商加入这一市场,不仅是行业又一重大创新,还将为其每年新增数百亿元收入。

    分析人士认为,该项业务避免了客户大量抛售股票给二级市场带来的冲击,也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对A股市场的影响偏正面。

    有望新增收入数百亿元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国信、中信、海通等券商成为开通该项业务的首批试点券商。“客户对该项业务的参与意愿比较强烈”,国信证券融资融券部总经理陈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该业务将主要吸引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限售股股东或者董监高等不想减持股票、但有融资需求的客户。根据公司前期对符合条件的客户抽样问卷调查显示,资金需求占调查客户总资产比例约15%;按此比例测算,仅国信证券客户中对该项业务持有兴趣的1000万元以上客户,资金需求就超过400亿元。客户融资主要目的是通过盘活证券资产获得资金,以支持实体经济的运营。

    数据统计显示,市场融资需求非常活跃。从2008年到2012年,股票质押融资的规模年平均增长达到45%。2012年全年发生股票质押业务的股票有697只股票,质押次数达到1954笔,假设市场质押率为40%,2012年全年质押融资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而其中银行、信托公司合计承揽市场近九成业务。陈冰说,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给券商带来的收益主要是业务的利息收入,按照市场2012年全年融资金额约2000亿元测算,假设一年期融资利率为9%,券商可实现约180亿元利息收入。

    申银万国分析师孙婷认为,根据当前股票市值,按照50%的标的券折算率,10%的业务参与度,预计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的上限为1万亿以上。以3%的净利差计算,该业务将为券商贡献净收入超过300亿。约定购回业务当前规模约250亿元,预计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推出以后,将带动业务规模进一步增长,年底有望达到500亿元。

    不同客户定价有差异

    中国证券报记者还了解到,根据沪深交易所的工作安排,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将不采取试点方式开展。只要业务前期开展运作顺利,未入围首批的券商在业务及系统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即可按照沪深交易所的安排适时申请业务交易权限。随着多家券商的加入,价格战有可能打响。最近有消息传出,已有券商为抢规模,将该项业务融资成本降至7%左右,低于银行目前的贷款利率水平。

    不过多位券商人士认为,尽管可能出现打价格战的现象,但在下浮程度上还是会有底线,毕竟目前社会融资利率普遍已很高。

    “不同的客户定价将不一样”,国信证券融资融券部总经理陈冰透露,参照融资融券和约定购回等融资类业务定价方式,该公司融资利率是在同期限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进行一定比例上浮,不同购回期限实行不同的利率。至于未来是否会出现激烈的价格战,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股票质押回购的利率不是根据单一因素来确定定价,券商会根据融入方信用情况、标的证券质押率、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进行定价,利率也会根据每笔交易的风险而有差异;另一方面,券商开展该业务的自有资金是有限的,通过市场获取资金或通过发行资管产品取得资金,都存在一定的成本,从而限制了利率下调的空间。因此,该业务的利率会根据市场上下浮动,但下调空间是有底线的。

    由于股权质押式回购是一项典型的资本中介业务,因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相比中小券商,大型券商在托管市值、净资本实力上都处于领先,因而受益程度更高。

    陈冰表示,根据目前客户的需求,参与股票质押回购的资金需求比较大,多数单笔交易在5000万元以上,只凭借券商自有资金是无法支撑业务持续发展的,因此,设立资产管理产品对接,寻找多方资金提供者,是业务做大做强的必要措施。此外,做好融入方及其质押标的证券的尽职调查,从前端控制好风险,是业务持续开展的关键。

    “券商具有先天优势”,陈冰认为,券商对质押标的证券的基本面、流动性等情况的判断更具专业优势,对证券市场的风险把控能力更强。

    此外,客户证券账户通过一笔交易委托就可以完成股票质押融资,更加方便快捷。加之券商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对客户投融资的需求了解更直接,未来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高净值客户、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持有限售股的股东、董监高等均是该项业务的目标客户。 

    股权质押业务冲刺中信等多券商周末通关测试

    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步入最后一环。中信、海通等多家大型券商将在周末两日参与沪深交易所的全网测试,顺利通关的证券公司有望作为首批试点券商在下周一正式开通这一创新业务。业内人士指出,股权质押式回购是今年证券公司最受期待的创新业务,将对券商构成实质性利好。业务正式上线后,资管、信托等在场外操作的融资业务都将相继转向场内标准化产品,预计每年新增规模3000至4000亿元。

    上证报记者获悉,沪深交易所向证券公司下发相关文件,将在本周末组织多家会员单位展开为期两个完整日的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全网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初始交易、购回交易、补充质押、清算交收等多项业务。

    沪上融资融券部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近期沪深交易所持续开放仿真测试,而仿真测试主要是检验各家券商业务流程和技术系统的正确性。全网测试则不同。启动全网测试是业务正式推出之前的最后步骤,是业务上线之前的最后通关测试,测试中使用的都是真实环境,相当于正式交易。

    “通过全网测试评估的证券公司才具备股权质押式回购的业务资格。”上述券商人士指出,周末的全网测试并非所有券商都能参与,目前看来,中信、海通、国泰君安、华泰、齐鲁、光大、招商、国信、广发这九家证券公司最有希望成为首批试点券商,也不排除技术准备充分的其他证券公司拿到试点资格。

    6月初,沪深交易所相继启动了仿真模拟测试。75家券商申请参与仿真测试,其中不仅有中信、海通等大型证券公司,英大证券、天风证券、西藏同信证券等中小型券商也参与其内。但在多日连续测试中,不少中小券商遭遇或多或少的细节问题,如股票红利的处理、非流通股的限售时间等,技术方面不成熟致使业务开展时间推迟。

    一家参与测试的大型证券公司融资融券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前期组织旗下营业部展开业务培训。目前,多个项目已完成尽职调查,随时可以开展。周一开闸首日力争完成全国第一单。相比而言,民企的非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更具灵活性,首单项目可能从“小非”处产生。

    费用方面,资金融入方需承担融资利率、质押登记费和交易佣金。某上市券商的收费标准规定:流通股在8%至10%之间,限售股成本稍高一些,在8.5%至11%之间。股票质押登记费约为初始交易金额的千分之一,债券及基金按面值的千分之0.5收取,起点100元;佣金按初始成交金额及购回成交金额为基准,以千分之一的标准双向收取。

    对参与股权质押的融资方资质,各家券商均未作特殊要求。一家券商规定:融入方需开户资料齐全、账户规范且账户状态正常;信誉良好,无重大违约记录;不存在其他严重影响融入方偿债能力的情形。(上海证券报) 

    券商申领公募牌照待加速投资者恋恋不舍大集合

    大集合产品被公募基金取代对券商来说如同“被关上一扇门,又打开一扇窗”。《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多家大型券商资产管理子公司或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关材料已经准备就绪,很快即可向监管层申报。多数券商表示,今后的资管业务将兼顾公募和小集合,大力发展投融资业务。而部分无法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券商将会专注于小集合和定向资管。由于开展公募基金的相关配套细则尚未明确,多家券商在向记者提及公募业务时都表示“相关细则没有确定,等这项业务做稳定了再谈”。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似乎也跟发展数十年的券商大集合产品“产生感情”,记者经过调查发现,过半的投资者不支持大集合停发,并且希望以后券商发行的公募基金也可以具有同大集合理财产品一样的优点。这也给进军公募基金市场的券商们提出了要求和期待。

    券商申领业务牌照待加速

    人们常说“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虽然《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已于今年6月1日实施,但由于相关配套细则尚未明确,多家券商在向记者提及公募业务时都表示“相关细则没有确定,等这项业务做稳定了再谈”。一些没有达到公募基金门槛要求的中小券商则表示“未来将专注于小集合和定向资管”。不过,总体来说,至少有40家券商可以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多数券商尤其是集合理财规模排名较为靠前的券商,他们对于开展公募业务很有信心,同时也做了充分准备。

    一家上市券商资管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自2011年年初以来两年多的时间内,公司的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和运行模式一直在按照公募基金的方向搭建平台。以目前的团队应对公募业务,是准备充分的,也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据悉,近日包括《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办法》在内的一系列配套规则已经结束征求意见。在这些征求意见稿中,券商控股基金管理机构中的同业竞争问题、私募机构外包部分后台职能等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有业内人士表示,若相关征求意见稿能够正式推出,将大大加快包括券商在内的各类机构申领公募基金业务牌照的进程。

    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对资产规模有相关要求,而一些中小券商早就开始提前应对,在券商资管冲规模的同时,也杀出不少“黑马”。

    数据显示,目前,集合理财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券商是国泰君安,规模为341.6亿元。恒泰证券可以说是券商资管的又一匹“黑马”,其集合理财规模紧随国泰君安之后,达到251.7亿元,在所有券商中排名第二,已经超过东证资管、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等此前规模排在其前面的券商或资管公司。恒泰证券今年以来密集发行集合理财产品,数据显示,恒泰证券在今年前两个月陆续发行8只产品后,3月和4月又共计密集发行了21只产品,在集合理财产品井喷的5月仅发行了1只产品。“六一”大集合停发之后,恒泰证券仍是发行产品的活跃分子,截至6月21日,恒泰证券6月份以来发行了10只小集合产品,也是所有券商中,6月份发行产品数量最多的公司。

    投资者恋恋不舍大集合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数据可查的116只小集合平均收益率已经超过4%其中有21只产品收益率超过10%,光大阳光集结号收益型五期B和国泰君安君得丰一号次级的收益率更超过了20%。总体来说,小集合产品中的采用套利、保本、量化和定增等策略产品为代表的创新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比例高于大集合产品,使得小集合产品在平均收益率和收益波动区间等长期指标上都要略优于大集合产品。在长期的熊市背景下,这些以获取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创新型产品,也受到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

    不过,本报此前做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6%的投资者对券商资管产品整体收益并不满意;超过半数的投资者对券商大集合产品停发表示“不支持”;对今后券商将要发行公募基金产品,不少投资者表示不看好。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相较公募基金来说,大集合理财产品与投资者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等方式很受投资者欢迎,但公募基金却做不到这样。近年来,券商资管创新,产品多样化,很多产品券商收取的都是浮动业绩报酬与管理费,把投资者的利益与管理者相结合。同样有很多券商产品都有自有资金参与,同时还有有限补偿条款等多种方式,把投资者与券商紧密联合,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大集合理财产品依然具有很强的优势。”

    “不少投资者也在咨询券商将要发行公募基金产品的问题,但现阶段由于开展公募基金的具体条款并未出台,很多细节无法确定。同时客户也在反馈,希望发行的公募基金也可以具有同大集合理财产品一样的优点,但我认为这很难实现。”上述人士表示。

    投资者虽然在投票中对于券商将要发行的公募产品“泼冷水”,但超过41%的投资者对券商逐鹿公募基金业务表示看好。

    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对于券商资管也可说成是“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一位券商资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券商资管开展公募基金业务也满足了资管客户,尤其是原有的大集合客户理财的迫切需求。新《基金法》的实施,使券商大集合因其人数超标而落入了公募基金范畴,但大量中小投资者仍然对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有一定的投资需求,并且这些投资者对券商资管十年历史沉淀的管理能力、团队和品牌信任有加,券商开展公募基金业务有利于满足这一批投资人的需求。”(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