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深圳、珠海正式全面推行商事登记改革。次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表示,新商事登记制度将在“两会”后全面推进,待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后,具体时间表便可确定。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正是践行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我国在商事登记、立法和商事登记执法实践中形成了以“营业执照”制定为中心的登记制度,其弊端是门槛过高,且虚假出资现象难以杜绝等。据统计,与营业执照挂钩的前置审批项目就达134个,商事登记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人们参与市场活动时的巨大阻碍。
新的商事登记制度将从“审批许可”向“核准登记”转变。根据新的商事登记制度,商事主体的经营范围不再作为登记事项,而是改为备案事项。新版营业执照也不再记载经营范围,但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公示平台查询。
深圳、珠海这次尝试无疑是有益的探索,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从审批许可向核准登记转变,就意味着行政审核的放松,减免了行政手续,降低了企业维护和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探索注册资本登记认缴制度改革,也有助于积极破解注册资本存在的“玻璃门”等难题,疏导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等违法违规行为。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变管得太多、管得太死的计划经济特征,从简政放权,到多轮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在进行一系列的自我革命。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仅仅在于降低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更是将重点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个领域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效减少权力寻租机会,从根本上堵塞制度漏洞。
在政策创新的同时,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也应该及时跟进。在商事登记制度建立之后,应加强后置审批事项的监管力度,这是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必要手段。 “宽进”只是改革的一个方面,后续如何“严管”将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只有加强监管力度,促进企业守法经营,使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改革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我们认为,新的商事登记制度,深化企业注册审批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导向,减少政府的审批权,彻底清理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事项,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同时,对于金融服务业来说,也面临机遇和挑战。商事制度的改革,资金对于企业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助生更多的小微企业,而如何解决这些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社区金融服务机构应当认真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