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看,国家对大型银行如果难以保持绝对控股,应根据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需要至少确保相对控股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型银行则是金融体系的中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金融资源的战略配置。”日前,相关权威人士向《瞭望》新闻周刊表示,“如果国家保持对这些金融机构的控制力,就容易掌握金融资源的配置权,从而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安全。”目前,我国主要授权财政部和汇金公司持有大型银行的国家股,保持国家控制力。
大型银行2010年向资本市场完成4300亿元再融资后,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均能达到有关金融监管标准,确保国家绝对控股。但从长期看,权威人士认为,由于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直接融资发展需一个过程,“客观上要求大型银行继续维持较高的资产增速,并相应补充资本金,由于国家注资能力有限,国家持股比例将面临稀释压力。”
资本补充压力渐增
历史数据显示,我国GDP增速和贷款增速之间存在动态关系,贷款增速约高于名义GDP增速2~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GDP增长越快,大型银行资产增长越快。综合考虑未来GDP增速,2013~2020年预计年均贷款增长为13%左右;2021~2030年预计年均贷款增长11%左右。
根据大型银行资产增速和对大型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8.5%的要求测算,大型银行资本需求将逐年增长。据相关部门内部研究报告测算,到2015年,大型银行资本需求共计4.42万亿元。而从资本供给看,大型银行内生积累和国家外部注资能力有限,难以支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产增速。
权威人士介绍说,内生积累方面,依靠大型银行积累补充资本的空间有限。主要体现在:
一是银行资本回报存在不确定性。近年来,大型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快,但其总体比较低,利差收入仍是大型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从宏观看,大型银行与经济关联度较高,宏观经济周期以及调控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大型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而影响大型银行资本回报水平。从微观看,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大型银行的利差将呈收窄趋势,影响大型银行盈利能力。
二是国家股东对银行分红存在一定需求刚性。未来一段时期,预计分红比例将稳定在40%左右,继续下降空间有限。主要原因是汇金公司面临1.55万亿元特别国债付息压力。同时,经国务院同意,汇金公司发行总规模为1875亿元债券用于政策性金融机构注资和大型银行再融资,这部分债券付息将增加汇金公司对分红率的要求。
在外部融资方面,如果大型银行通过外部融资补充资本,国家股东跟进有难度。大型银行再融资,通常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跟进。但从中长期看,公共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支出重点侧重于公共服务、保障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同时,由于大型银行的资本性收入和上缴所得税主要用于消化历史成本,依靠公共财政向大型银行注资受到一定制约。汇金公司则受自身情况和筹资能力的约束,在今后一段时期,筹集大量资金向大型银行注资存在一定难度。
在其看来,如果国家不参与注资,仅依靠大型银行内生资源补充资本,难以满足经济持续发展需要。据测算,从与GDP关系看,大型银行依靠内生积累仅能支撑9.5%左右的资产增速,按照信贷与GDP的历史数据估算,只能支持GDP4%左右的增速。
国家控股地位仍较稳固
值得注意的是,从资本供给和需求看,大型银行短期内不会出现资本融资需求,中长期资本融资需求较大,国家控股比例面临稀释压力。
权威人士认为,从短期看,大型银行再次需要核心资本融资的可能性较小,国家可以保持控股比例。根据测算,到2015年,大型银行资本需求共计4.42万亿元,资本供给累计4.47万亿元,资本供求基本平衡,大型银行出资补充核心资本的可能性较小,国家不需要额外注资,控股比例可以保持不变。
从中期看,大型银行需要进行外部融资,国家即使不注资,对4家大型银行控股比例也6在50%左右。以2020年为例,需要补充资本8.15万亿元,而内生积累仅为7.05万亿元,两者相差1.1万亿元。要保障经济增长,国家如果不注资,2025年国家对4家大型银行控股比例将下降,但仍将保持在50%以上(工行和农行64%、中行59%、建行51%)。
从长期看,随着大型银行资产规模的继续扩张,国家控股比例将会被逐步稀释。为持续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型银行的资产规模将继续扩张,如果国家不持续注资,国家控股比例将会面临稀释压力。
不过,权威人士认为,在此过程中,由于外部经营环境与我们设想的情况可能不同,大型银行发展战略和盈利能力也会出现分化,国家对大型银行控股比例稀释的速度可能会有差异,“对经营效益好、内源融资多、资产增长慢的银行持股比例会下降慢一些,甚至保持不下降;对经营效益差、内源融资少、资产增长快的银行持股比例会下降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