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理财大户”转战股市

2013年01月28日 08:25   来源:中国证券报   

  Eric和Ada(均为化名)是朋友们眼中成功人士的典型,两人年过四十就已挣下几千万身家,而且两人多年前就双双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权。Eric和Ada夫妻恩爱,但对于自身财产的投资理财规划,两人一直坚持各理各财、各有策略。

  Eric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自己1993年就开始在内地股市“搏杀”,是内地最早的一批股民。Ada由于一直在商业银行工作,通常都是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等理财方式。

  Ada称丈夫一直看不上自己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赚的“那点小钱”,“他总说银行理财是为女人开设的,小打小闹的,最多只能赚点零花钱”。但在内地股市低迷的几年里,Eric的股票虽然没有大亏损但也没有收益,Ada为自己每年5%左右的收益颇感得意。

  Ada介绍,自己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有7、8年了,而且由于在香港的投资理财渠道很通畅,所以也会购买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自己的投资偏向稳健,一般都是购买保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我都买过,以前外资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略高一些,但风险较大,前几年我有朋友购买的外资理财产品出现过亏损的情况,所以我目前都是购买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她称,自己是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一般都能获5%左右的预期收益率;信托和PE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有8%、9%,可是风险非常高,Ada很少购买。

  就在最近内地A股迎来反弹之后,一直坚持稳健理财的Ada终于坐不住了,决定把自己打理的千万资产交给丈夫炒股,“夫唱妇随”投身股市。尤其是在中外资银行理财产品近期频频曝出各类风险,预期收益率“每况愈下”的情况之下,Ada开始佩服起丈夫的炒股策略,“我看他这两个月不到的收益就超过10%。”

  Eric坦言,2008年开始,内地股市的长期低迷让他一度放弃。“无论经济数据怎么好看,股市就是‘跌跌不休’,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干脆炒港股。”但随后,Eric又辗转回到了内地股市,称“港股公司实在太多”,但一直维持在很低的仓位水平。

  虽然对于近期经济学家、股市名嘴们所宣称的“久违的牛市”,Eric不敢苟同,但凭借自己多年的炒股经验,他认为内地股市的上涨空间已经开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账户仓位加到60%以上。

  Eric表示,对于Ada交给自己的资金,Eric打算一大部分用来伺机建仓,另一部分则是将原本Ada购买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转去购买偏股型基金。Eric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炒股到现在,能够成为“大户”的一定是风险偏好但绝不“博傻”的那群人。一方面,我们不会轻信那些股市名嘴的荐股或判断;另一方面,在内地炒股,除了能有小道消息,还要会自己判断形势,坚决不能追涨杀跌。

  “现在看起来股市在涨,可成交量还是太少也不够活跃,有点炒不动的感觉,我也是边炒边看,还要密切关注股指期货那边的情况。”Eric如是说。对于接下来的股海搏杀,他仍旧不敢大意,“2013年,收益率能到15%以上就不错了,超过20%还是比较难”。


(责任编辑:朱丹)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