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房地产信托风光不再 政信类信托被秒杀风险犹存

2013年01月22日 07:22   来源:广州日报   周宇宁

某政信产品正现兑付困难 业内人士提醒地方财政还款能力不同

  相比于高风险的房地产信托,投资者认为有地方政府当“靠山”的政信产品不能兑付的风险极低,因此近期出现了不少信托公司推出的政信类产品“被秒杀”的现象。

  不过,记者在调查发现,从去年起,不少信托产品接连被爆出面临兑付紧张,包括有政府信用担保的“三峡全通贷款集合贷款资金信托计划”等。据了解,随着市场融资利率的下降,信托投资的收益率也持续走低。

  业内人士提醒,由于不同地方财政的还款能力有所不同,并非所有政信产品都“高枕无忧”。

  现象:政信产品半分钟内被抢光

  一月以来,政信类信托产品持续热销。一位大型信托公司人士介绍,该公司近期推出的一款政信类信托产品,在半分钟之内就被抢购一空。据他介绍,由于信托产品的发行实行预约制,在发行之前需要投资者预约认购额度,预约金额达到募资规模后信托计划才会成立。“我们元旦回来后发行的第一款政信产品,总额度约2亿元,收益率大概是9%,不算特别高,而在预约开始后不到半分钟,可能就二十秒左右,就已经预约了4.3亿元。大部分排在后面的投资者最后都买不到这个产品。”他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不少大型信托公司的销售人员都以其“安全性和高收益”为由大力向投资者推销此类产品,而相关产品推出市场后,也持续遭到“秒杀”。上述信托公司人士指出,抢购政信类产品的除了部分机构投资者外,大多为个人投资者。“近期发行的几款政信类产品都卖得很好,也基本上一天之内能卖光。”他说。上述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一般市民比较容易接受政信类的产品,这是因为投资者很难自己去分辨和评估项目质量的好坏,在他们看来,与政府相关的政信项目显然更有保障。而且,之前监管层公布的463号文件严禁地方融资平台借道信托融资,这将使得信托产品今年的发行规模放缓,导致该类产品出现更大的稀缺性,或会出现更多“被秒杀”的现象。

  投资风险频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信信托此前发行的“中信制造·三峡全通贷款集合贷款资金信托计划”是一款典型的与政府信用挂钩的信托产品,近期却频现兑付困难。

  地方政府兜底成吸引投资的“金字招牌”

  中信信托近日的公告称截至1月18日,仍未收到融资方应还本息共5.91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三峡全通公司陷入深度困境后,目前来看并没有能力还上这笔信托贷款。地方政府兜底或是该信托计划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恰恰是这根救命稻草——政府信用,目前成为众多信托产品赖以吸引投资者的“金字招牌”。

  上述信托公司人士指出:“由于基建类信托有政府财政的增信保证,在普通投资者看来,这等于有了一纸‘还款保证’。他们不会评估不同项目之间的投资风险,因此更加倾向于相信政府信用。”

  房地产信托风光不再

  政信类产品持续“受宠”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房地产信托产品近期表现不尽如人意。上述信托公司人士指出,相比于政信类产品,房地产信托产品的销售远远没有这么火爆。“房地产类的产品发行三两日后还可以买到,虽然现在好推一些了,但投资者始终还有心理阴影。”他指出。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2011年,房地产信托的年收益率平均在12%左右,高的甚至能达到20%,这对投资者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去年降息以来,房地产信托的收益率也随之普遍下滑至10%左右,到了今年一月更是跌破10%。

  业内人士指出,从收益上看,现在市场上政信类产品已经可与房地产信托的收益率相媲美了,而相对房地产公司的高风险,有政府财政做信用担保的产品显然更安全。

  相关链接: 三峡全通一再拖欠利息 或指望政府兜底

  中信近日再次发布公告称,截至18日仍未收到两笔应收本息共5.91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以三峡全通目前的经营状况,这笔欠款或只能由当地政府兜底,以保证“刚性兑付”。

  “中信制造·三峡全通贷款集合贷款资金信托计划”共发行4期,募集资金共计13.35亿元,用于向“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有限公司分期发放信托贷款,用以补充其流动资金”。据了解,在该信托产品发行之初,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先后出具多份文件对三峡全通公司引入信托融资给予支持。尽管三峡全通一再拖延兑付本息,在记者向中信信托咨询时,中信相关人士一再宣称,“上次曾出现过兑付危机但最后也在一个月内就解决了,这次应该也没有问题”。

  中信称,目前正在积极与相关方磋商处理问题,而且该项目有充足的抵押物,将会“尽最大的努力保证该期款应付本息如期收回”。信托公司人士介绍,一般来说成立政信项目时会要求地方政府出具财政兑付函。此外,信托公司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也会做一定考察,若其资产负债超过一倍,或者预算收入达不到标准,导致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信托公司就会拒绝成立项目。


(责任编辑:慕玲玲)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