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公园都抵押 信托能不出问题?

2013年01月17日 07:26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本报特约作者 陈志龙

频繁出现的信托产品兑付危机,让投资人日益谨慎,钱袋也捂得越来越紧。

  “信托产品最近明显不好卖了,我们有两个产品,4亿元的盘子,委托几家银行代销,两个月过去了,只卖了不到5000万元。春节前如果还募集不齐,这两个产品可能都很难成立。”日前,一家信托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说。

  过去几年,因投资额渠道狭窄,信托产品呈现爆炸性增长。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显示,中国信托业管理信托资产总量已近7万亿元,有望超越保险成为第二大金融服务行业。然而,规模“大跃进”的背后却是风险的逐步积累,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多地频现信托产品兑付难的问题,市场风险显性化。

  产品设计存隐患

  信托兑付风险,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已经埋下了隐患。据记者了解,有的地方甚至把高速公路中间的绿化带,把市政府门前的中央公园拿来抵押给信托公司,这种抵押物形同虚设,因为出了问题根本没法处置。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些信托公司以产品创新的名义,与拍卖行合作设计艺术品信托,拍卖行通过爆炒艺术品、红酒和陈年白酒,拉高其价格然后再打个折,抵押给信托机构,发行产品,他们成功套现,胜利大逃亡。而投资人捂着产品两三年,等到期后,抵押物的价格已跌得面目全非,人跑了,钱也没了。有的地方甚至把经营不善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资产打包,发信托产品,成为类似次贷的有毒产品。

  信托资产的设立,人脉资源至关重要,一个拥有关键资源的人通过幕后操作,一年能发行上百亿的信托产品。而“萝卜快了不洗泥”,在产品设计、评估、担保、抵押、代销过程中任一环节不慎,都可能埋下风险隐患。

  有类似经验教训

  信托业这一轮的狂飙突进,始于2009年地方平台贷款受控之后。数据显示,3年时间,信托业的资产总量从不到2万亿疯涨至现在的7万亿元。

  一些小型信托机构通过高激励手段来激活市场,毕业没几年的业务经理,一年能设计策划几十亿的信托产品,年提成上千万。前几年大环境好,利率高不愁销,一出来就卖光。资本市场的保荐人,把一家新公司发行上市,也就200万元奖励。这两年风水轮流转,一个信托经理,年收入甚至是保荐人数倍。

  其实,这一轮的信托业大增长,与上世纪90年代的情况极其相似。当初信托业也有过一轮狂飙突进,最后留下一地鸡毛,以海南国投、广信、中农信的破产清算为典型。

  经过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清理整顿后,每个省的信托公司都只保留不多的两三家。为防范风险,监管部门对所售产品在地域、规模及发行对象的数量上,本来都有严格的限定。但这几年行业快速发展,一些“擦边球”现象开始出现,过快膨胀、过度激励也加剧行业乱象,一些公司把利润的25%甚至更高用来奖励给产品设计和销售团队。而代销银行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捡到篮子就是菜,卖一单提一单手续费,一路绿灯,最后,投资人成了“吊在线上的木偶”。


(责任编辑:朱丹)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