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大到存款利率的浮动,小到各类业务收费的差异,银行业在差异化发展方面终于迈出了不大不小的一步。在此指导思想基础上,有银行甚至尝试在ATM取款时改变流程,先退卡后吐钱,也颇收到了不少喝彩,这也显示了普通市民对银行差异化服务的期待。
据统计,中国目前已有近300家商业银行,数量不可谓不多。但普通人说起银行,除了规模大小、网点多少、视觉标识的差异外,“走进每家银行都一样,哪种服务都一样”,选择哪家银行办业务,有时候甚至连比较也不用。
凡有果,必有因。中国银行业“千行一面”,长期依靠规模化经营,传统的存贷差收入仍是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收入结构过于单一,这已经成了制约商业银行进行服务创新、提升服务水准的“瓶颈”。创新的乏力以及对不同消费者的“一视同仁”,使得大多数金融服务变成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失去了针对性。而因标准化的管理,银行员工也无法对特殊的顾客要求和地区性的差异采取主动,产品与服务的同质化因之更为加强。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越同质化越追求规模,越追求规模越不重视差异,同质化和规模化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面对日益活跃的经济社会生活,同质化的服务必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金融需求,诞生于西方国家的某些服务“惯例”也未必适合中国的金融土壤,金融差异化发展在所难免,这也是改造现有金融环境和重塑银行形象的必由之路。
去年,以银监会提出推进差异化监管为信号,监管部门已经开始为银行差异化经营“松绑”。紧接着,银行利率浮动空间扩大,利率市场化大幕初启,部分城商行已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中国银行业第一次出现了同城不同利率的现象。此外,近两年发展迅速的小微金融服务,更将银行差异化经营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此前被“工农中建化”的股份制银行也正逐步借助小微金融实现了客户细分和特色经营,银行业和实体经济都获益匪浅。
大幕已启,好戏连台。可以预见的是,在已经到来的2013年,利率市场化会稳步推进,小微金融也将持续发力,银行业差异化虽不会摧枯拉朽般到来,但终将会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