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金融结构,而且开始挑战监管体系和货币政策。有关专家呼吁,建立新型风险监管体系和完善金融调控手段已经刻不容缓。
影子银行“一般是指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在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目前,其更多地表现为信托理财、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私募投资、对冲基金等从事贷款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从积极作用看,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经营方式更加灵活,填补了市场信贷需求的巨大缺口;与此同时,这些行为也成为游离于正常金融监管之外的金融暗河。由于缺乏明确界定标准和监管政策,“影子银行”在我国的规模几乎没人可以说得清。而据海通证券测算,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大致在28.8万亿元人民币。
专家表示,从宏观上讲,“影子银行”快速发展,银行表内信贷已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的资金供求状况,由“影子银行”创造的流动性并非中央银行所能直接控制,对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巨大挑战;从微观上讲,以往通过差别化的贷款政策,可以实现较好的行业调控目的,如今银行不贷款,仍可以从信托、银行理财、民间借贷上找缺口,使行业调控的效果大大弱化。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目前我国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的业务交叉越来越多,逃避监管的方式层出不穷,这些机构却分属于一行三会分别监管,政策协调难度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监管现状亟待优化,以确保不留监管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