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意味着旧周期即将结束,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寿险银保业务2013年没有出现“开门红”的现象并不一定意味着悲观。国内寿险行业相继经历了高利率产品驱动、营销员销售驱动、新型产品(投连、万能为主)驱动三个周期后,银保业务的下降或许意味着第四个周期——银保业务驱动周期进入尾声,随之而来的,是行业战略转型的新阶段。
2013年开年前5天的数据显示,国内6大寿险公司的银保业务均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比降幅达到3——5成。除了银行对持股的险企业务有所倾斜造成普通险企银保下降外,不难理解,主动谋求转型也是银保业务下降的一大原因。
一段时期行业内奉行的“做大做强”战略反映出规模在竞争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个战略的指导下,新设立的保险公司大多是通过银行保险业务来扩大其保费规模,在行业中占领一席之地。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中小型险企有银保业务占比高达8成、9成的情况。
由于银保产品多为重收益轻保障、趸交短交占比较高的理财产品,相比个险渠道,银保合作渠道利润率较低。同时,由于在银行面临基金、信托、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银保产品销售往往容易出现误导,退保形势严峻。
事实上,银保下降的端倪绝非现在才显现。银保的萎缩首先受到来自监管层面的压力,2010年银监会下发90号文,对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保险做出规范,此后银保业务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这就倒逼险企进行转型。
而逐步意识到过分倚重银保业务存在的问题后,部分险企开始将销售的渠道由银保逐步扩散至个险渠道或电网销、经代渠道,同时将重视保险保障本质的理念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产品的设计中,推销的重点也放在了更有利可图的保障型产品上,行业进入回归保障的转型期。
银保的逐渐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险公司已不同程度地将业务发展重点转移到其他业务中。而逐渐放弃保险理财功能,发挥保险保障本质也正面临愈发强烈的需求和很好的市场预期。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消费型增长模式转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医疗改革进程的推进、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等,均为提供保障的保险业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
回归保障的行业转型,在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和社会保障功能的同时,能够提升全民保险意识,能为树立保险行业专业形象起到根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