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恐慌情绪致银行有钱也不借 央行铁血手段教训银行

2013年06月25日 08:28   来源:长春晚报   

  名词解释:拆借利率

  拆借利率就是银行及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主要用于弥补临时头寸不足,期限较短,最短只有半天,有1至5天的,也有几个月的,但最长不超过1年。拆借利率是根据拆借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它能比较灵活地反映资金供求的变化情况,是短期金融市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利率,其他短期借贷利率通常是比照同业拆借利率加一定的幅度来确定的。

  本报综合消息

  2013年6月20日将为人们留下一个烙印,深深地烙在中国金融业人士的心头。在银行间拆借市场连续数天飙高之后,6月20日,资金市场几乎失控而停盘:隔夜拆借利率突然疯涨至13.44%,盘中最高成交利率竟然高达30%!相当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倍。与此同时,各种传言漫天飞,某国有大行被曝违约、央行铁血手腕纠偏……市场的种种诡异现象让人们不禁发问,银行资金面究竟怎么了?

  季节性流动资本需求吃紧

  隔夜拆借利率的失控让更多的人开始好奇国内资本金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同业拆借利率的骤升背后存在众多原因,包括季节性流动资金需求(纳税、监管规定和理财产品的成熟)及供应面因素(打击虚报出口导致资本流入量大幅下滑以及银行流动资金的囤积)。”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

  临近月末季末年中,存款准备金率的缴存、财政存款的上缴、企业分红以及银行年中考核等多种因素叠加,使得资金紧张程度加剧。

  而评级机构惠誉国际近日发布的报告更是指出,随着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2450亿美元)理财产品在本月内陆续到期,在上周四创下新纪录的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将会面对更大的上行压力。

  不过,国内经济数据欠佳也进一步给资金市场释放了压力。

  对此,摩根大通预计,6月流动性状况将会得以缓解,但近期内仍存在有关央行所采取的强硬态度将人为地创造流动性紧缩并导致实质部门贷款利率走高(Shibor利率也大幅攀升至5.4%)的风险,为已然乏力的经济活动雪上加霜。

  恐慌情绪致银行有钱也不借

  “市场已经陷入了恐慌状态,有钱的机构很少报价。”形容起上周的拆借市场交易情况,一位交易人士这样表示。

  近年来,金融机构通过同业拆借往往可以以很低的成本从其他金融机构快速获得大量资金,再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令这些资金可以帮助其在其他市场获得更高的收益,只要合理安排好到期资金计划,通过循环往复的交易,就可实现无风险套取可观的利差。这种“借短炒长”的业务模式近几年大肆扩张,一旦银行流动性管理出问题,借不到钱了,那么资金链就会出问题。而近日市场曝出的个别银行出现资金紧张,甚至违约等传闻更是令其他银行胆战心惊。

  6月20日当天,一家国有大行被曝出违约,其后被证实并非违约。该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实际是部分资金链非常紧张的银行找我们银行进行同业拆借。由于他们资金链存在一定风险,我们没把资金拆借给他们,而给外界形成所谓违约的假象”。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对记者表示,导致市场利率急速飙升更强烈的原因是市场的恐慌心理,很多机构一紧张都不愿意拆出资金了,实际资金并没有那么紧张。

  “钱荒”引来部分银行违约传闻

  其实,在6月20日当天曝出一国有大行违约之前,6月6日就有传言称一中型规模的银行出现违约,“拆借资金违约门”其实已经预示了此次“钱荒”的来临。

  6月6日,有市场传闻称,光大银行对兴业银行的同业拆借资本金本应到期,但因为头寸紧张,光大银行选择违约,导致兴业银行的千亿到期资金未能收回。两大银行资金面齐齐告急,不得不向四大行要求支援。但是在第二天,两行就有相关负责人出面辟谣。但是半个月后市场再次有违约事件的传出就引起了“大地震”。

  6月20日上午,市场上曝出央行向工商银行注资500亿元,及另一国有银行由于流动性紧张发生资金违约等诸多传闻,银行间市场被迫延迟半小时收市,震动整个金融市场。虽然该行当晚即发布澄清公告称“从未发生资金违约事件,6月20日按时完成全部对外支付,有关市场传闻不属实”,但随后又有传闻称,该银行当天并未违约,但周四银行间市场的确延迟半小时收市,而这家国有银行只是在规定的下午4时30分收市时间内未按时履约。

  随着银行违约传闻的澄清,市场恐慌情绪略有缓解,资金利率价格全线回落,其中6月21日1天期回购利率骤降380个基点至7.9%,创下2007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朱海斌建议,央行应该尽快再次引入逆回购操作,以安抚银行间市场的恐慌。

  央行铁血手段教训银行

  过去几年,商业银行已经习惯于央行在市场资金紧缺时的出手相助。然而面对6月20日破天荒的拆借市场利率,央行态度却异常平静。不但没有启动逆回购、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工具,反而在当天继续发行20亿元央票,央行突然“断奶”令市场担忧情绪瞬间到达顶点。

  部分市场人士将央行的这种坚持解读为央行希望一些高杠杆的机构为此前的过激行为自行埋单。有分析人士表示,央行近期的举动都是对“影子银行”的进一步泛滥进行调控,如果资金面面临崩盘,央行肯定不会放任自流,因为央行完全有能力、有政策工具去缓解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的状况。

  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近日发表一篇评论文章也证实了此种猜想,中国货币市场不太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个别银行之所以出现融资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些银行过度依赖在银行间市场拆借短期资金,而且放贷规模超出了监管机构限制。银行业应该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融资问题,而不是指望央行采取措施。

  除了对操作风格过于激进的机构给予警告,央行本次选择沉默还有另一个深层原因。国务院上周三召开常务会议称,要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一家城商行业务人士认为,“新增贷款大部分在空转。增量资金在银行间,银行在自己玩钱。这次资金紧张的状况和央行没有释放流动性确实给予银行一定的警示作用,让银行将资金用到实体经济的信贷中去”。


(责任编辑:韦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