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创新高 钱荒来袭还是结构性失衡

“钱荒”来袭还是结构性失衡
2013年06月21日 07:35   来源:北京日报   窦红梅

  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几近全线上涨,仅两周利率小幅下跌,其中隔夜利率大幅飙升超过500个基点,利率首次超过10%,达到13.4440%,创下历史新高。这一现象也意味着进入6月以来的“钱荒”仍在持续。

  为什么在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却如此紧张?印出来的钞票都去了哪里?央行是否应该采取降准、降息等手段激活资金流动?业内人士对此给出不同看法。

  拆放利率上扬 “钱荒”来袭?

  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仅2周利率下降24.50个基点至7.59%,其他期限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1月上涨178.40个基点至9.399%,3月上涨39.50个基点至5.803%,6月、9月和1年期限小幅上涨,在4.2%至4.4%之间。

  银行间以一天为期限互相拆借资金的利率,称之为隔夜拆放利率,通俗说来就是指“我今天借钱给你明天还的利率”。由于资金需求量没有定准,因此银行在现金安排上有时多,有时少。为了调剂银行的现金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银行之间互相拆借,即银行多余的现金流向现金少的银行。

  这种流动当然要付出一定的利息代价。一般来说,资金流动性强,拆借利率就低;资金流动性差,拆借利率就高。

  如此不难看出,市场资金面紧张程度在加剧,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已是不折不扣的“钱荒”。

  多家银行纷纷辟谣

  昨天的同业拆放利率突然大涨,也引发了不少业内传言。有的说,中国银行出现资金违约,交易时间延半小时给各家找资金,但是一直没找到,市场资金缺口达千亿元。有的说,工行受到央行照顾“放水”500亿元,使得市场利率下来了。

  随后,中国银行公开回应称消息不属实,并表示该行从未发生资金违约事件。而工商银行相关人士也表示,并无“央行定向对工商银行拆借资金500亿元”一事。

  此前,在6月8日同业拆放利率大涨时,市场上就曾有过“两家股份制银行互相拆借,其中一家违约”的传言,而后两家银行都迅速出面澄清传言。

  市场流言自然不足信,但从这里面也能够看出来,市场上的“钱荒”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央行暂无降准降息信息

  实际上,早在一个月前,货币市场流动性就开始趋紧,进入6月份资金面继续恶化,甚至有专家预言,新一轮钱荒来袭。钱荒主要是由债市监管带来的去杠杆行为、外汇占款增量下降以及半年期限银行理财产品集中到期这几大因素造成的,其中外汇占款增量的急剧下降被认定为罪魁祸首。

  近期,外汇占款增量急剧下降,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仅为668.62亿元,创6个月来新低,大大低于1000亿元的市场预期。

  但就在不久之前,央行还发布报告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M2首破百万亿大关,“钱荒”为何如影随形?印出来的钞票去了哪里?

  “从M2看流动性是不缺乏的,目前还是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西南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认为,这些流动性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的循环中,更多沉淀在储蓄的范围。“货币不在实体经济流通,其实作用不大。”

  面对市场资金面告急,央行却并未使出降息、降准等操作。昨日央行仅发行了20亿元3个月期的央票。

  银行市场上不乏呼吁央行通过降息、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放水”以增加流动性。但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面对近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异常紧张的局面,央行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正回购和央票发行的量来进行控制调节,并没有完全停止回收流动性,显示央行无意主动出手促进资金面的宽松。退一步说,就算央行要释放流动性,也没必要采取降准这种波及面大的工具,完全可以通过重启逆回购来实现。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表示:“所谓银行体系‘钱荒’之说不符合事实。某些时点上,银行出现头寸紧张属正常。偶尔也有操作出错导致支付不及时。这并不意味着整个银行体系‘钱荒’。”

  “钱荒”点燃避险情绪

  A股跌落2100点大关创新低

  本报讯(记者 窦红梅)和日益炎热的天气相比,A股却似步入了最冰冷的月份,一路向下。流动性紧张让资本市场只能用“惨烈”来形容,股市连续下挫,不断刷新年内低点。

  截至昨天收盘,沪指一路跌破2100点,收报2084.02点,跌幅2.77%,成交680亿元;深成指报8147.48点,跌幅3.25%,成交793亿元。

  昨天,银行间资金面紧张引发利率飙升,成为全市场最受关注的消息。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卢杨分析,6月以来,面对资金面超预期紧张,央行采取了异乎寻常的强硬姿态,或意在借此对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予以警示。

  从外部因素看,由于面临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热钱开始不断流出新兴市场。其次,前期虚高的贸易数据,也迫使外管局加紧了对套利资金非法流入的控制。5月外汇占款增加668.6亿元,虽为连续第六个月增加,但环比增幅骤降逾七成,监管效果开始显现。

  从内部流动性分析,银行补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只是6月资金利率上升的一个因素。6月底月末和季末的叠加效应,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均会承受重压。

  昨日早上公布的汇丰6月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48.3,创9个月新低,且连续两个月在荣枯线下方。数据显示,国内制造业的景气度无明显好转迹象,仍然面临着外需恶化,内需疲弱以及去库存压力增大等挑战。

  资金面的异常紧张,甚至引发了四大行要求央行降准的传言。但从目前情况看,央行仍没有“放水”迹象,业内人士分析,从现在到月末,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对资金的渴求将持续,后续走势难言乐观。而昨天两市成交量大幅萎缩,说明市场已经进一步失去了赚钱效应。


(责任编辑:向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