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证监会:IPO最快7月重启 新股发行价格放开

2013年06月19日 08:31   来源:南方日报   彭国华

    昨日对于一直关注IPO重启的市场而言是“靴子落地”的一天,在昨日证监会召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培训会,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向各家券商高层宣布IPO最快7月开闸。对于这一消息,正在监管部门排队上市的600余家企业深感庆幸,但更多的市场投资者却担心IPO重启将对股市形成新一轮的打压。

    新股发行价格放开

    事实上,距离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截止时间6月21日还有数天时间,就在大家对IPO重启猜测时间感觉要再度落空之时,姚刚宣布的消息无疑佐证了市场之前的预估。

    目前,对于《征求意见稿》,市场上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审核权还在证监会;发行条件修改没有涉及;发审委制度没有改动。

    姚刚表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总的思路将是“宽进严管,推动市场化”,首先将不再调控发行节奏,不是打包发行,打包发行是行政组织发行。但自主择机不排除会出现扎堆发行的结果;其次是取消对询价的具体要求;第三是新股发行价格放开,取消25%规则;第四是配售方式放开,给券商配售权,但这是双刃剑,存在利益输送空间。

    对于亟须上市融资的企业而言,IPO迟迟未能开闸影响了诸多企业的融资,之前排队上市的企业高达890多家,尽管核查风暴吓退了一大批企图蒙混过关的企业,但仍有622家排队企业形成IPO的“堰塞湖”。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IPO暂停已经7个多月的时间,许多在审企业对融资如饥似渴。而已经过会的80余家企业,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拿到批文,短时间的密集上市将对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对于排队上市的企业,证监会发行部主任刘春旭表示,IPO重启会优选满足7个条件的过会企业,内容包括财务资料在有效期内;履行完会后事项程序;落实新意见中对发行人、股东等的要求;无未办结信访事项;纳入财务专项核查的企业完成反馈答复;不涉及被处罚调查中保荐机构;财务资料虽然有效但已经过完整财务周期的需补充说明、披露。

    但业内人士表示,即便设定筛选条件,为了消化已过会的“库存”,IPO重启后的扩容节奏将只会加快不会减慢。

    新股发行改革市场化提高

    IPO重启总是绕不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这一话题。自6月7日证监会发布《征求意见稿》后,业内人士将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6月21日视作IPO即将重启的一大讯号。

    对于目前新股发行面临的问题,姚刚坦承,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十分令人担扰,造假不是个案。但进行财务检查不是长久之计,但不做引不起大家重视;此外,部分中介机构勤勉尽责不够;三是发行人上市与圈钱冲动、大小非高价套现等现象突出;四是投资者把新股发行与二级市场涨跌捆绑在一起。

    某券商人士告诉本报,由于此次改革审核环节依然未能实现市场化,因此尽管在市场化与企业诚信方面有所强调,但总体来看“形式大于内容,市场反映的诸多意见仍未能解决”。

    姚刚则在昨日会上回应,核准制、持续盈利能力作为发行条件是证券法规定的,在证券法未修改之前不能违背,只能在法律原则下尽最大努力推动各环节透明度。

    据了解,相比前几年进行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此次改革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适当放开发行节奏,主承销商拥有自主配售权,发行价格由主承销商、发行人决断等,则被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化”程度上有所进步。

    很可能再次出现“炒新”现象

    一位姓李的投资者表示,在资金面极度紧张、流动性匮乏、创业板中小板泡沫横飞的当下重启IPO,“股市对此接受程度到底怎样还很难说”。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表示,IPO重启后,市场很可能再次出现“炒新”现象。因为经过证监会反复严查后,投资者对排队上市公司的质量更有信心,而规定产业资本不能在发行价之下减持也为股价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

    但是,一方面,A股要面临IPO的直接资金需求压力,另一方面,市场形成的滚动“炒新”资金会对A股资金产生分流作用,分流规模一般情形下为3000亿-4000亿元,但较热时规模更为惊人。

    但新华信托一位姓王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IPO重启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由于股市对IPO重启一直有所预期,因此这一消息或对股市影响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但要警惕的是排队上市企业的扩容“抽血”对市场造成的影响。

(责任编辑:刘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