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香港“牙签楼” 每平米最高售价破30万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金融证券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解密香港“牙签楼” 每平米最高售价破30万

2013年06月11日 09:54   来源:人民网   曹海扬

  这栋位于湾仔的住宅项目,又长又细,属于香港典型的“牙签楼”。

  走在香港街头,随处可见这样一种建筑物:占地面积非常小,整个大楼看起来又细又长,就像一根牙签,香港人把这样的建筑物,形象地称为“牙签楼”。众所周知,香港的房价是全世界出了名的“贵”,也是出了名的“小”,今天,就让记者带您参观香港其中一间“牙签楼”,感受狭小住宅空间下,香港房价令人乍舌的高涨。

  这栋“牙签楼”位于香港湾仔星街,楼盘毗邻香港繁华商业中心——金钟,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香港知名购物中心“太古广场”和港铁金钟站,真可谓“闹中取静、交通便捷”。大楼设有会所、西餐厅和空中花园,从6楼起至31楼为住宅单位。楼盘共有25套住宅单位,均为一梯一户。

  在地产中介陈小姐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这栋“牙签楼”其中两个楼层的单位。一套位于8层的住宅,电梯门一开,正前方就是住宅的大门,右手边推开门就是楼梯间,私密度较高。

  陈小姐介绍说:这栋楼盘的每套住宅,建筑面积为676平方英尺(约为63平方米),实用面积为408平方英尺(约为37.9平方米)。打开房门,只见房间四四方方,光照充足。开发商配备较为齐全的厨房用具和家用电器: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电视机一应俱全。住宅内巨大的落地窗,开关自如,通风良好;住宅还建有阳台,站在阳台上眺望四周,湾仔、金钟、中环等香港繁华地带一览无余。陈小姐说,站在落地窗边,傍晚时分看日落,夜晚时分看街景,会有梦幻般的感觉。

  住宅里的洗手间,浴室较为宽敞。由于大厦是一梯一户,为了保证安全,浴室旁还加装一道逃生门。万一发生火灾,住客可以打开逃生门,顺着楼梯安全逃生。总的来看,整套房子将有限的空间实现了最充分的利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如果住宅里再添置其他家居用品,又会给人怎样的感觉呢?

  接着,陈小姐又带着记者参观19楼的单位。打开大门,恍如走进一家酒店的房间。门口摆放的柜子,将大门和床隔开。布制沙发、圆形茶几,一束花、一幅画,简约的风格,为房间增添几分艺术气息。

  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沙发、一张茶几、再加上开发商原有配置的设施,房间的布局刚好合适,再添置家具,房间原有的舒适和美感将被破坏。陈小姐说,这样的户型结构,比较适合一个人或两个人住。

  那么,住宅的价格会不会很贵呢?陈小姐说,“牙签楼”在香港属于特色楼盘,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以业主不会轻易放盘出售,因此价格也是出奇的昂贵。以这栋位于湾仔的楼盘为例,该楼盘在市场上发售的住宅单位中,位于30楼的单位最贵,售价高达1521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202万元);位于6层的价格最便宜,但售价也定在122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964万元)。以实用面积的标准计算,这栋“牙签楼”里的住宅每平米的售价最高可达4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31.6万元)以上。

  买不起,租总能租得起吧?错!陈小姐介绍说,低楼层的8楼,每月的租金高达29000港元, 而19楼的每月租金至少在32000港元以上。

  面对这样一栋“牙签楼”,难免有人会产生疑问:香港房价高企不算新鲜事,但为何这么小的房子,含金量却如此之高?原因很简单,地段好!在此引用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那句话:“决定房地产价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曹海扬)


共(5)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责任编辑:向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