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当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实施方案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各方面已形成共识,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
报告提出,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改善金融机构发展环境。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市场化,增加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创新及风险承担机制方面的灵活性。在存款保险制度缺失的条件下,国家实际上承担了隐性的担保责任,容易导致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机制弱化,为追求高额利润而过度投机。
报告提示了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几大风险。报告指出,当前存款波动较大,流动性管理面临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速放缓、大幅波动的现象依然明显。2012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月均增速为12.6%,比2010年、2011年分别下降8.5个和3.5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注重月末季末市场排名,存款季末冲高、季初回落的情况仍比较普遍,甚至出现跨季月间波幅超过3万亿元的情况。截至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47.77%,比上年上升3.07个百分点。近年来,理财和信托等融资性表外业务发展迅猛,其中部分业务依靠短期资金滚动对接长期投资,存在期限错配问题。
报告指出,表外业务快速增长,风险逐渐显现。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各家银行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截至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含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余额48.6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0万亿元,增长19.68%。表外资产相当于表内总资产的36.41%,比年初提高0.5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可能向表内传递,存在内部收益转移和交叉补贴等行为,监管亟待加强。
报告还指出,理财产品快速发展,蕴藏潜在风险。在投资和融资双重需求的推动下,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加速发展。截至年末,银行存续理财产品3.1万只,资金余额6.7万亿元。一些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作为商业银行的“通道”,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和产业市场。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体系的情况,满足了实体经济的部分融资需求,也蕴藏一定风险:部分产品走样成为信贷替代产品,一些理财资金投向限制行业和领域,规避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
此外,报告称,一些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存在违规经营,民间借贷风险有所暴露。截至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08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9071家,典当行6084家。由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薄弱,部分机构存在短期逐利行为,一些机构违规经营现象较为突出,甚至参与非法骗贷、非法集资,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在个别地区形成了风险事件。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和业务运作与正规金融体系之间盘根错节,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风险,将向正规金融体系传递,并可能引起突发性和区域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