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型
没有培优,不添新衣
考前一月花1000元
长虹中学高三老师舒涛的儿子舒君楚,今天高考。昨天,舒涛盘点了一下孩子考前这一个月的经济账本:伙食费600元,高考房高考二天吃喝预定320元,考后没有奖励措施,加上零散的交通费用,高考前一个月的成本为1000元。
舒涛说,儿子上高中以来就没有上过任何校外培训班,培优这块基本是零费用。“他连我对他额外的培训都没有兴趣,何况在外面参加培优”。他本来还准备在孩子高考前为他置办一身新衣服,不想却遭到了孩子的拒绝。“孩子说不要搞那么隆重,他就当高考是一次模拟考,心态放得很轻松!”关于考后的奖励,舒老师说他们家的家庭教育一直保持平常心,无论孩子考得如何,都不会对他进行额外的奖惩,“高考就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我们决定淡定地度过!”
高考投入越来越大
两代人教育成本相差2000倍
网上有一则这样的冷笑话:主持人采访一位18岁的百万富翁,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我没有受到什么正规教育,一直在家里呆着。”
主持人:“那一定是你的父母把你培养成杰出的人才了。”
“也没有,我父母也没教过我。18岁生日那天,我父母把我叫到身边,给了我一个存折说:‘孩子,这是你不上学这18年攒下的学费。’”
我们暂且不去追究笑话的真实性,但是这个冷笑话却真实地反映了当今孩子教育的投入之大。
家住汉阳的周先生说,他读书的时候,一年难得花5元钱,如今他的女儿就要高考,仅仅上个月,“冲刺班”学费就花了近万元,女儿十二年读书生涯,投入的教育成本保守估计至少也有20万,这还不包括生活费。
周先生说,那时候父母对孩子教育方面遵循的原则是凭个人的造化,考得上大学就继续深造,考不上也无所谓。他就是凭本事考取汉阳七中,1980年,恢复高考的第四年,周先生应考,当天自己去自己回,吃饱了就满足了。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总共花的钱不超过100元。”周先生回忆道,那个时候,学费一年大概5块钱,有时候用不完学校还会退几角钱,到自己高中毕业时直接教育费用不足100元。
周先生的女儿今天就参加高考,光上个月的“冲刺班”学费,就差不多上万元。他女儿的成绩一直很好,小学和中学都是凭她自己的本事考进区内最好的学校,这为他省下一笔不小的支出。
周先生说,学校每个学期的学费在1200元左右,学校的资料费每个学期也要1000元左右,还有就是自己平时买资料的费用,这些都只是常规费用,而培优费用所占的比例才是最大的。就拿最后一个月高考冲刺阶段来说,女儿每天都会有一次“一对一”的培优,每次两个小时,一小时150元,一个月花了近万元,有的时候花钱都找不到老师。
高考期间,他负责全程接送孩子,一条心给女儿做“勤务员”。“一家就这么一个伢,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愿倾其所有。”
周先生跟女儿,两代人在高考前的教育成本居然相差2000倍!为何家长不惜“重金”为考生出钱出力?
记者连日来的调查中,一些家长表示,高考成绩决定着孩子的命运,所以会不计成本地向孩子投入再投入;其次,也有一些家长是为了圆梦,自己没有读过大学,希望孩子来帮自己完成心愿;还有就是花钱买安慰,父母该做的都做了,如果孩子还考不好,就不要责怪父母了。
业内专家却认为,投入越大,孩子压力有可能越大,最重要的是,这个投入并非能保证与实际收效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