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房价涨 “毕房族”一毕业就啃老买房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

担心房价涨 “毕房族”一毕业就啃老买房

2013年06月07日 09:26   来源:扬子晚报   张遥

  “毕房族”心态1

  房租赶上按揭了

  就读于南京林业大学的小邹最近半年来在本地一家网络公司实习,今年7月面临毕业工作的她一早就打定主意毕业后不租房,而是直接买套单身小公寓居住。

  从上海来的小邹并未打算永久留在南京发展,但她依然决定毕业后先买套房子住。“我今后可能还是会回到父母身边,但目前网站的工作已有了眉目,我目前也有些舍不得离开南京,想先在这边工作几年,等在外留学的男友回来后再回上海。”小邹在城中及河西逛了一圈后发现,要么房子太老条件太差,要么就是房租高的离谱,都要赶上按揭了。小邹说,河西一套精装新房的租金几乎要占去她每月大部分薪水,而她又不太喜欢跟陌生人合租,于是就萌生了买房子住的想法。

  “我跟父母说出这个想法后,他们也很支持我。”目前小邹倾向于选择河西板块周边的小面积精装公寓。“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父母可以全额付款。”

  实际上,毕业就买房的大学生在首要考虑解决居住需求的同时,也多少都附带考虑到了房产的投资属性。小邹就对记者坦言,自己的母亲前段时间就在考虑投资价格一路暴跌的黄金,后来听到她的想法后,觉得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投资房产。现在可以解决女儿的居住问题,如果之后她选择离开就卖掉,因为限购政策并未跨市联动,这样户口迁回去也不影响在上海重新购房。

  “毕房族”心态2

  看好房价还要涨

  小邹说,毕业就打算买房的人,仅在她学校的朋友圈中就不少。“我身边有个从河北来南京读书的男同学,目前还在找工作,但是已经打算买房子了。”小邹表示,这位男生已打算好留在南京发展,父母也准备为他付首付。

  涉及到投资属性,就不光是外地学生急着买房子了。链家地产市场分析师尹筱沁向记者介绍,不久前秦淮区一家门店就经手了这样一笔交易。一位南京本地的男学生毕业后确定入职银行工作,父母果断在城市桃园为他买下一套118平方米的二手房,总价278万元,贷款有50多万元。有意思的是,这套房为毛坯房,而且办过户时男学生对经纪人说自己暂时不会装修并住过来,只是感觉房价不会降,所以先买下来放着升值,或许以后结婚用得到也好。据该店经纪人了解,这位学生的父母在南京本身还有两套房,给资金保值的意向很明显。

  “毕房族”心态3

  早买房早安心

  毕业就买房在不少人看来已经够急的了,可实际上还有一些没毕业,甚至刚考上大学的学生,就成为有房一族了。当然,父母依旧是他们买房的资金来源。在南师大就读硕士研究生的小王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还没毕业,父母已经为她买好了一套小面积公寓。小王对记者表示,与自己本科一同毕业的同学也有不少买了房,自己选择进修推迟了步入社会挣钱的时间,但房价的上涨却不会因此推迟。眼看房价一天天上涨,父母决定早买早安心。

  前不久记者在河西一家楼盘开盘现场采访时,碰到了一位为孩子买房的中年女士,她表示自己的儿子今年18岁,刚刚考上外地的大学。“他今年成年,按照限购政策可以独立买房了。”这位女士表示,儿子上完学很可能还要回南京,所以干脆先给他买了。即便毕业不回来,房价毕竟还在涨,卖掉也不会赔。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仙林、江宁大学城等未来发展看好、房产均价较低的区域,存在不少大学生房主。

  ■专家分析

  “超前”买房会不会透支楼市?

  “毕房族”购房动机虽然不甚相同,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点:家庭有一定经济基础,孩子决定在本地发展,或者至少发展一段时间;父母及孩子都看好楼市今后的发展。

  租金压力是不少“毕房族”做出选择的原因。据链家地产的数据统计,今年5月份南京出租房源已经供不应求,下个月毕业高峰期房租将继续上涨。实际上据记者了解,新街口一带的小两居租金已经比去年同期又上涨了10%-20%。尹筱沁表示,不断上涨的租金让不少毕业族觉得,每月付的租金都够还大部分按揭贷款了,为什么不买呢?

  南京大学城科院副院长胡小武则认为,“毕房族”存在买涨不买跌的长远考量。此外,不少父母认为这会让很多孩子无后顾之忧,或许可以激活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摆脱高房价下过度负担的青春;当然也可能会造就不思进取的房二代。总之今天房价看涨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年轻人不应为了买房而过于拖累父母,攀比心态也要不得,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争取,一步到位住到舒适大房子里的想法并不现实。

  至于“毕房族”越来越多会不会透支楼市,造成提前繁荣的假象,业内认为尚无数据支持。


(责任编辑:魏京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