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发改委收紧受限企业发债规模

2013年05月24日 08:24   来源:金融投资报   

    本月22日,发改委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收紧重污染企业以及具有高债务水平的地方政府融资工具,以及所在行业有产能过剩现象的公司发行债务的规则,以此进一步处理好风险防范与推进改革、提高效率之间的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国内政府债务仍处于正常水平,风险总体可控,但管理层对于细分行业与具体企业的不同政策,仍有助于防止过度投资,扶植优势产业发展。

    三类情况分级管理

    在《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发改委明确将企业债券的发行申请划分为“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从严审核类”以及“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三类,通过支持重点、收紧受限企业发债规模,实现有保有控,平衡风险防范与提高效率之间的关系。

    《通知》显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布局规划等均可通过债券方式融资。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项目得到大力支持,包括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省会城市开展微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及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燃煤城市清洁能源改造等,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除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外,大宗农产品及鲜活农产品的储藏、运输及交易等流通项目也备受支持,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也属于简化审核范畴。

    此外,信用等级较高、超窄措施较为完善及列入信用建设试点的发债申请也可获得加快审核、并适当简化审核程序待遇。

    对于募集资金用于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耗能等国家产业政策限制领域的发债申请,以及企业信用等级较低、负债率高、债券余额较大或运作不规范、资产不实、偿债措施较弱的发债申请,将从严审核。具体来讲,从严审核的对象包括负债率超65%且评级在AA+以下的城投企业,以及负债率超过75%、且债项级别在AA+以下的一般生产经营性企业。

    适度调整更健康

    在4月份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原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据其所掌握资料表示,2011年国内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30余万亿,大体上债务率为37.8%。2012年政府债务总规模有所增加,债务占GDP比重仍维持在40%左右,地方政府债务可能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值几乎较国家审计署2011年披露值翻倍。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不高,统计数据可能并不准确。

    虽然彭博社援引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的说法,称15万亿元的债务需要地方政府将每年为其支付1万亿元的利息,但这并不足以成为国外投资机构唱空中国经济的理由,国内地方政府债务还没有达到非常危险的地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此前撰文称,2010年中国的政府负债总额占2010年GDP的比值为59%,接近国际公认的公共部门负债率60%的警戒线;而且政府负债总额占广义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7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债务率100%的警戒线。

    业内有专家认为,“相对于明朗的中央政府债务,地方债务的问题要更加明显。”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地方政府在资金具体用途上处置不合理。即使放到全球环境来看,国内的基础建设投资也是非常超前的,许多城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复投资的问题。”

    对四川本地来说,多晶硅的过度投资就是最好的例子。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时,各地区多晶硅项目考虑市场,蜂拥而上,结果直到如今也没能从光伏产业的寒冬当中复苏。发改委对于产能过剩行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融资限制,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扶植优势企业进一步壮大。

    来自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数据显示,约有63%的国内非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务具有AA+以下的评级。从信用等级的评估上审核发债企业资质,无疑也有助于在兼顾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适当控制地方债务规模,以避免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引发的大规模债务违约风险,避免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陷入坏账担忧。

    

(责任编辑:慕玲玲)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