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金融证券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黄金投资风险凸现 短线抄底时机存疑

2013年05月20日 09:32   来源:南方日报   黄倩蔚

  ■理财师课堂

  本期坐堂:

  广发银行总行黄金交易员孟祥赫

  近期金价暴跌

  是否抄底良机?

  日前,广发银行北京分行贵金属业务产品经理告诉记者,其近日亲眼目睹了北京菜百、国华等商场老百姓疯狂抢购黄金的情景:“9点30商场开门,8点45就有人排队,9点20左右,排队人数已经超过200人。”然而,当理财经理和现场购金者简单交谈发现,很多人对黄金一无所知,仅仅因为新闻报道或朋友鼓动就倾囊入市了。广发银行黄金交易员提醒,近期并非短线抄底的有利时机。

  黄金遭到抛售

  原因众说纷纭

  上月中旬国际现货金银价格均走出暴跌走势,尤其以黄金为例,4月12日、15日两天下跌幅度就超过13%,16日最低跌至1321.22美元,价格回到2011年初期水平;国内市场15日开盘后不久,上海黄金交易所Au(T+D)和Ag(T+D)便双双跌停,多头客户损失惨重。

  然而,随后的三个星期里,世界范围内黄金现货的汹涌买盘,支撑国际黄金价格最高反弹至1488美元。对本次以黄金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原因,市场莫衷一是:有机构认为美国的经济复苏,遏制量化宽松政策进一步实施的可能性,并在预测量化宽松的退出时点和方式;有观点认为,部分欧元区国家为了得到资金而抛售黄金也是近期黄金价格下跌的触发因素之一。此外,日本黑田效应、中国经济数据不佳、美联储阴谋论,甚至国内交易所上调保证金比例等都成为贵金属下跌的影响因素。

  归结起来,基本面的整体偏空,以及技术面大空单造成的恐慌性多杀多行情,可能是造成本次单边暴跌行情得主要因素。

  长期依然看好

  抄底必须谨慎

  在黄金创出新低之后,突然燃起全球实物黄金的购买欲望。美国、澳大利亚和亚洲多地的金店都出现抢购热潮。国内多个地区的交易所交割金库也出现一货难求的局面。

  针对近期黄金价格的反弹和国内持续高涨的实物黄金购买情绪,孟祥赫提醒说:“从长期来看,现阶段包括国际主要投资机构和投资大鳄在内的主流观点仍认为,黄金是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和潜力的品种;但从短期看,如果造成上次暴跌的基本因素没有改观,黄金价格走出V型反转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并不是短线抄底的有利时机。”他建议 “在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期间,有实物购买需求的长线投资者应尽量少做多看,静待时机;而对于短线投机者来讲,具备做空功能的上海黄金交易所T+D产品和黄金期货更适合捕捉盈利机会,但须谨慎注意时机选择和仓位控制。”


(责任编辑:向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长线还是短线 适合自己才是好    2013年05月16日
  • ·2540点或是沪深300短线强弱分水岭    2013年05月15日
  • ·沪胶短线仍可看高    2013年05月14日
  • ·连续反弹后短线或将迎来震荡    2013年05月13日
  • ·不利数据终结连阳 短线多看少动    2013年05月10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