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切不要再在规模与资本金之间恶性膨胀了,中国的银行,规模已经够大的了,效益也够好的了。如何提高信贷资金质量、提高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银行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据媒体报道,在最新一期的《中国金融》杂志中,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撰文称,假设我国今年新增8.5万亿元至9万亿元贷款,按12%的资本充足率简单估算,不考虑其他表内外风险资产增长,仅此一项需增加约1万亿元资本金。
众所周知,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运行、发展和抗风险能力的基本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贷款规模越大,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就越高。如果资本充足率达不到相关规定与要求,就会直接影响银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并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但是,如果过度强调贷款规模的扩大,而不讲究贷款质量的提高,不仅会给资本充足率的补充带来过大的压力,而且会影响到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从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站在银行本身及规模和效益的角度考虑,都称得上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但是,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考虑,银行业的发展,就未必能够打高分了。
事实也是如此,从五大国有银行酝酿上市开始起,银行业就步入了规模快速扩张、效益快速提升的轨道。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银行就占据了世界500强企业的前两位。
按理,中国的银行能够一跃成为世界顶尖企业,我们应当感到高兴。遗憾的是,银行业在快速扩张规模、大力提升效益的同时,并没有将改善运行质态、提高运行质量放在首位,通过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努力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调整与优化信贷结构,特别是提高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比重。
实际情况是,银行在规模扩充过程中,将多数资金投到了非实体经济,特别是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相反,实体经济所得到的信贷资金支持占全部信贷资金的比重不断下降,中小实体企业更出现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双重压力。
不仅如此,由于银行规模扩张过快,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自身补充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股市募集等方式解决。最终,不仅严重冲击了股市的正常运行,也给实体企业上市融资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股市为什么要暂停IPO,为什么对实体企业的上市审批门槛那么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前些年银行从股市抽走的资金太多,造成股市资金紧张,投资者恐慌心理增强。
相反,如果银行能够适当控制一下规模扩张的步伐,并着力于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让实体企业能够不因为资金问题而发展受到影响、效益受到影响,并有效带动就业、居民收入提高等,股市的资金压力也就不会这么大,实体企业上市的门槛也不会这么高、难度这么大。
不仅如此,在实体经济发展状况不佳,实体企业得到的信贷资金支持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银行仍然在信贷规模扩充方面不依不饶,每年以近10万亿的规模增加信贷投入,使货币出现严重超发,无疑是不断释放通胀因子,不断地加大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压力。
一极是信贷资金持续天量投放,持续通过股市以及无序增加效益补充资本金,一极是实体经济始终得不到银行有效的信贷资金支持,运行成本越来越高。久而久之,必然形成恶性循环。不仅金融风险会越来越大,经济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方面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银行信贷规模的继续盲目扩张,监督银行加大信贷结构调整与优化步伐,确保信贷资金主要投向实体经济,而不是政府融资平台、开发企业等。尤其是中小实体企业,必须是银行支持的重点。
所以,银行切不要再在规模与资本金之间恶性膨胀了,中国的银行,规模已经够大的了,效益也够好的了。如何提高信贷资金质量、提高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银行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