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王女士在京东商城购买了4700多元的灯具,没有收到货物,但查看网上显示已经签收,再次暴露京东对非自营的第三方商家管理混乱。
网友吐槽京东商城非自营的第三方商家:
同一件商品,不同商家价格悬殊
下单两月商家没发货,网站却显示已签收
售后服务缺乏,退货遭拒,虚假宣传被投诉
近日,资阳王女士向华西都市报96111热线反映,她两个月前在京东商城购买的灯具,很久都没有收到,但网上却显示已签收。记者调查发现,王女士购买的是京东平台上第三方商家的灯具,而该商家误点击了发货。
王女士对这次购物经历心有余悸,“以后网购要长个心眼,得看清楚是京东自家的货,还是别的商家。”
开年之初,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发内部邮件强调,未来京东所有业务都要平台化。
如今2013年已快过半,京东商城平台化却暴露出不少问题,平台上第三方商家与京东自销的售后的明显差距,造成了两者左右互搏。
案例
近日,华西都市报96111热线接到资阳王女士反映,她两个月前在京东商城购买了4700多元的灯具,很久没有收到货物,但查看网上显示已经签收。她向京东商城投诉,一直没有得到答复。
经本报记者与京东商城交涉,发现王女士购买的是京东平台上第三方商家的灯具,该商家误点击了发货,但事实上货物一直没有出库,默认收货时间一过,就显示对方已签收,交易完成。
在京东商城与第三方商家协调后,王女士收到了这批灯具,这离她拨打96111热线已经过了两个星期,离她最初购物更是长达3个月之久。
“我们资阳在京东上买东西,一般3天就能到,以前在京东购物一直挺顺利的,这回要长个心眼,得看清楚是京东自家的货,还是别的商家。”王女士对这次购物经历心有余悸。
吐槽第三方售后频遭投诉网友称商家价格悬殊
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华西都市报记者发现,网上对京东商城吐槽的网友,主要都集中在其平台第三方商家上。
网友“我们已经在一起”说,京东商城同一件商品,在平台上不同商家价格相差悬殊,“以后买东西也要累死累活地对比价格了。”
中国软件资讯网和中国IT研究中心发布的舆情监控报告显示,4月份“京东投诉”的相关微博数量竟然超18.5万条之多,“京东欺诈”的相关微博数也近900条。
而当月,京东商城负面信息异常突出,有16篇负面报道,位居主流电商企业之首。
其中,有5篇涉及售后服务,遭消费者投诉;有4篇负面报道涉及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要求退货被拒;各有2篇负面报道涉及价格违约和虚假宣传。此外,还有3篇涉及管理方面的负面报道,对京东商城的前景提出了质疑。
观察
平台化转型“不能承受之重”
尽管京东平台第三方商家负面如潮,甚至影响了其颇受好评的自销体系,但京东在平台化的奔跑速度并没有减缓。
事实上,不仅京东,亚马逊中国、当当网等自销 B2C电商也在向平台化转型,也同样面临着自销与平台左右互搏的尴尬。
有业界人士分析说,中国自销 B2C电商不得不承受平台化带来的服务下滑代价,目的是要通过平台实现盈利,因为自销 B2C一直在烧钱赚吆喝。
艾瑞咨询分析师苏会燕分析称,平台型B2C与自营自销 B2C利润率相差颇大,平台型最高可以达到30%,而3C类自营类B2C只有3%-5%
去年7月,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曾在微博中披露,根据京东商城财务部上半年的业绩报告,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20%,交易额同比增速161%,但其净利润仍然为负。
两个月后,京东商城上线了第三方平台广告系统,采用了与淘宝、天猫类似的按点击付费的模式,并在今年初提出全线平台化的战略。
对于上述平台上商家价格不统一的问题,昨日京东商城相关负责人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表示,因为引入第三方加强竞争,实际上有利于整个服务的提高,也是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对于第三方商家,“我们有一系列监管措施”,比如提供企业资质证明,并由质检部门抽检。华西都市报记者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