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访华 “股神”热或再袭A股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

巴菲特访华 “股神”热或再袭A股

2013年05月14日 07:06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巴菲特大手笔投资太阳能、百亿美元收购亨氏等消息推动光伏、食品调料等个股闻风而动。本次巴菲特访华,市场人士憧憬他将再次掀起新的热潮。

  据报道,国务院副总理汪洋13日在京会见了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一行。业内人士介绍,这是巴菲特第四次造访中国,上一次是在2010年9月。

  巴菲特的一举一动备受投资者瞩目。迄今为止,巴菲特共买过2只中国股票,一只是中国石油(H股),已于2007年清空;另一只是比亚迪(H股),目前由伯克希尔集团旗下中美能源公司持约10%的股份。

  今年以来,巴菲特大手笔投资太阳能、百亿美元收购亨氏等消息推动光伏、食品调料等个股闻风而动。本次巴菲特访华,市场人士憧憬他将再次掀起新的热潮。图为汪洋会见巴菲特一行。

  巴菲特力挺 比亚迪一个月内飙升近80%

  “我们从未考虑过要出售比亚迪的股份。”正是巴菲特4月16日说的这句话,让比亚迪风光无限。5月13日,比亚迪股价达到了阶段性的最高点35.58元,与去年9月27日的阶段性低点13.51元相比,公司A股股价上涨163%。

  而在4月16日,比亚迪当日股价的最低点仅为19.96元,与5月13日35.58元的阶段性高点相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公司股价涨幅达到78%。

  当有媒体提问巴菲特,“在您投资比亚迪后,比亚迪的表现让很多人失望,您现在如何看待比亚迪未来的前景?”

  巴菲特是这样回答的:“我在几年前决定买入比亚迪的时候,部分人可能期待的是股价能够持续、快速地增长。然而任何一家公司的发展都有不如意的时候,比亚迪的掌门人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运营者。此外,公司也在持续、努力地推出新产品。我们从未考虑过要出售比亚迪的股份。”

  从2008年开始,比亚迪与巴菲特结缘。对于比亚迪来说,巴菲特的力挺意义是非常大的,对于那些已经投资了比亚迪,或是对比亚迪“有意”的投资者来说,巴菲特的话犹如一颗定心丸。

  而公司连日来股价上涨,除了巴菲特的几句话之外,“最近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Tesla业绩不错,也是助推原因之一。”接近比亚迪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一季度业绩回暖明显。

  确实如此,比亚迪201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8.84亿元,同比增长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315.63%;基本每股收益0.05元。

  对此,招商证券汪刘胜认为,“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Tesla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盈利并计划扩大销售至2万辆/年,极大提振了全球对电动汽车普及的信心。比亚迪通过电动公交车K9和出租车E6率先打开市场,并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和产量的提升,促使生产成本降低,公司开始向良性循环发展”。

  经过了三年调整期,比亚迪业绩回暖相当明显。公司预计2013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亿元-5亿元,而上年同期仅为1627万元,同比增长2358%-2973%。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受关注度呈逐渐上升态势。

  2012年6月,中央政府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规划指出,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予以重点支持和补贴,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而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中国汽车论坛上,新能源汽车也是论坛的热点话题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在会上谈及新能源汽车发展时特别提到了比亚迪。“我们传统的骨干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做了很大努力。不可否认,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上,一些新兴企业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比亚迪。可以说,有关企业在整车研发、产品示范上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同时在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等关键零部件领域,也取得了明显进步,为新能源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刘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