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四大国有银行代销基金首募规模同比增5倍

“渠道王”建设银行独占四成
2013年05月13日 06:54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刘斯会 

  今年被很多人称为是新基金发行“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元年”。

  2013年1月1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基金审核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实施。该通知取消了基金产品审核通道,规定基金公司可以自行决定上报基金的数量和类型,并且常规产品按照简易程序,在20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审核。

  如今,新规已经实行四个多月,成效如何?基金发行的数量和速度是否如所预想那样,呈现一个“井喷”的现象?

  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观察,今年一季度新成立基金数量及平均首募规模同比均实现倍增。尤为注意的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一季度代销新成立基金数量同比增长近1倍;在首募规模上,同比增长近5倍。其中,建设银行成为四大行中的“领头羊”,代销新基金数量和首募规模均领先其它三大行。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曾令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出现新成立基金数量和首募规模增长比较快,除了制度放开的原因外,今年以来新基金公司成立快马加鞭也是原因之一。在对市场影响方面,因为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重在10%以下,而影响有限。

  基金偏爱建行

  数量规模均领先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新成立的基金数为85只,首募份额共计1625.69亿份,每只基金募集份额平均来为19.13亿份。对比去年同期一季度数据来看,新成立基金数为42只,首募份额346.52亿份,平均每只基金首募份额为8.25亿份。两相互对比,平均每只基金首募份额上同比增长132%。

  反观银行这个基金代销绝对“主力军”,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新规实行后在基金代销数量上和首募规模上均呈现倍增。

  从托管人银行的角度来看,《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发行规模,国有四大行一季度期间,代销新成立的基金有64只,首次募集规模有1586.86亿份。其中建设银行代销成立新基金数量最多有25只,占比39%,规模678.54亿份,占比42.76%。

  而去年一季度,四大行代销新成立基金数为33只,首次募集规模为275.18亿份。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四大行代销新成立基金的数量同比增长近1倍,在首募规模上同比增长477%,近5倍。

  另据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四大行代销基金数量为3680只,同比增长25.04%。其中,今年一季度四大行增加的代销基金数量为171只。显然,新基金发行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无疑是为基金公司发行基金产品提速。 

  制度放开+新基金公司成立

  提速基金扩容

  事实上,在海外,基金产品的发行多数也是备案制。同样与国际接轨的例子是,上个月证监会公布《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提高股票型基金仓位至80%,按照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说法是“参照国际惯例”。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监管层有意向国际市场接轨,逐步市场化的趋向很明显。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有助于加快基金业逐步市场化,不管对基金公司还是整个基金行业来讲都是重大利好消息。

  针对新基金成立数量和首募规模成倍增长,好买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曾令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基金成立数量同比增长,除了制度放开的原因外,还有一部分可能与今年以来新成立多家基金公司有关。至于后续市场能否延续这么高的基金成立数量和首募份额还要看后续市场的情况。

  “这些新成立的基金和募集规模对市场的影响有限。”曾令华认为,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不如像2006年、2007年那样可以占总市值的30%,现在的情况是基金持有市值占总市值10%不到,所以新基金的数量和首募份额都对市场不具较大影响。“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赎旧买新’,总体规模没有很大变化。”


(责任编辑:向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