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金融证券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神州泰岳靠“傍大款”岂能长久?

2013年05月07日 07: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自从依附中移动上市以来,神州泰岳(300002)的命运似乎就注定了和中移动捆绑在一起。5月2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移动广州分公司某高管已经于4月27日被有关部门带走。神州泰岳5月2日股价瞬间暴跌近8%,收盘报18.91元/股,跌幅5.02%。

    虽然,神州泰岳有关人士表示,公司股价的表现不排除投资者对于媒体报道与公司发展状况的误读和过度联想,公司与中移动广东分公司、广州分公司并无关联关系。但与神州泰岳股价惊人的暴跌速度相比,以上解释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况且,资料显示,此前神州泰岳全资子公司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签署了飞信系统技术实施与支撑合同,涉及金额6亿多。而此前,中国移动也有多位高管因为腐败身陷囹圄,而这些高管事发前大多涉及到数据业务的管理。

    除此之外,上市三年多,投资者对神州泰岳对中移动的“依赖症”一直颇有微词。飞信业务一直是神州泰岳业务的“支柱”,占据营收的“半壁江山”,2012年度仍占总体净利润的40%左右。更严重的是,上市不足4年的神州泰岳股价竟跌去了近七成,仅两年的时间市值就缩水224.49亿元,跌幅高达74.62%,其业绩变脸风险暗潮涌动。>>股价跌七成市值缩水223.3亿神州泰岳或遭遇"生死劫"

    遥想神州泰岳上市之初,虽然沾飞信的光,但仍是备受关注、荣耀之极,但它在坐上创业板“第一高价股”宝座的同时,还给了市场几份意外的惊喜。但神州泰岳的“不作为”似乎令中移动失去了耐心。2011至2013年间,微信大刀阔斧的以平均每月更新一次的频率不断的改进微信版本,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而在此期间,飞信却裹足不前,自2007至2013年近五年的时间,仅进行了14次版本更新,中国移动公开招标是早晚的事>>中移动重构飞信向微信"宣战"神州泰岳路在何方?

    其实,傍大款没错,但错就错在只傍住一个大款。试想,神州泰岳在与飞信合作之后,能够再开拓自己的业务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把生命线紧系在一个飞信身上,那么现在的神州泰岳,应该也不会如此焦灼和郁闷,也不会遭受到如此多的非议和争论。

    之前也有知情人士对媒体表示,神州泰岳这样的公司在中关村一抓一大把,并无太多的技术门槛,且商业模式容易被复制,这时靠的就是“关系”。没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也没有不可取代的技术优势,而是更多的依靠此前过往的合作关系。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的公司岂能长久。

    但愿,神州泰岳不会成为MBA教材中的一个反面案例。


    更多上市公司深度报道,请点击进入公司聚焦专栏。
    


(责任编辑:慕玲玲)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